天可汗

拼音
tiān kè hán
注音
ㄊㄧㄢ ㄎㄜˋ ㄏㄢˊ
“天可汗”基本解释

1.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天可汗”造句

1.相反,经过数百年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四疆列强,也终于忍受不住“天可汗”。

2.他,不拘一格,独具慧眼,胸怀大局,文武双全,有气吞天下的“天可汗”。

3.李渊一直活到贞观九年,他见到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胡越一家”,以及李世民成为“天可汗”的殊荣。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可见文皇之胸怀,不愧天可汗之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