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理

拼音
sòng lǐ
注音
ㄙㄨㄥˋ ㄌㄧˇ
“讼理”基本解释

解释 1.谓断案公平﹐无冤案。 2.控诉﹐诉讼。

“讼理”造句

1.因此,系统研究民事诉讼处分权的问题,对促进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发展,以及推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目前的诉讼理念和制度在调适与处理劳动基准争议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正确、合理、彻底地解决劳动基准争议问题。

3.并进一步分析了现代民事诉讼理念与缺席判决制度。

4.民诉法的修改为民事诉讼理论研究创造了一个新的契机,带来了民事诉讼法研究新的繁荣。

5.在听讼理狱方面,他特别强调“必本所犯之事以为主”,做到“求实”,而不“饰实”,严防狱吏舞文弄法,离开事实去严讯旁求,造成冤滥。

6.2001年,一名中国妇女向丈夫提出离婚诉讼,理由是她的丈夫在一次不慎失言后,家里的宠物八哥开始不断重复他的话。

7.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品格证据规则的诉讼理念。

8.魏主虽受制于荣,然性勤政事,朝夕不倦,数亲览辞讼,理冤狱。

9.在中国的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中,对于搜查证的授权功能没有疑问,但是,对于搜查证的限权功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0.第一,从树立正确的刑事诉讼理念谈起,纠正一些实践中诸如“刑事和解就是以钱赎刑”等片面、错误的看法。

11.并进一步分析了现代民事诉讼理念与缺席判决制度。

12.现代法治精神和诉讼理念倡导对权力实行监督,防止司法腐败。

13.传统中国社会主张通过调处息争、忍让息诉,达到“刑措不用”的“无讼”理想境界。

14.刑事证明标准是证据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其对于刑事诉讼理论和司法实践均有着重大意义。

15.又政平讼理,莫先亲民,亲民之要,实归守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