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笔

拼音
shǐ bǐ
注音
ㄕˇ ㄅㄧˇ
“史笔”基本解释

解释 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2.指修史之笔。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国语辞典史笔shǐ bǐㄕˇ ㄅㄧˇ

  1. 史官直言记载历史的笔法。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

  2. 引申指历史。《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3. 书写历史所用的笔。晋.曹毗〈对儒〉:「既登东观,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史笔”造句

1.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2.戏剧、评弹以及清末民初一些文人所写的稗史、笔记,对小白菜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3.历史是记载兴亡得失的,万世千秋之后,当时的一切早已消散在人们的记忆中,只有那昭昭史笔仍忠实地告诉人们曾经发生的事情。

4.佛教充实了历史撰述的内容,影响了史家的思想,尤其在历史笔记中有丰富的反映。

5.历史名人轶事汇编,实际上是汇集“正史”之外各类野史笔记、稗乘杂史中有关历史人物事迹的著作物。

6.小说、戏剧、评弹以及清末民初一些文人所写的稗史、笔记,对小白菜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7.每一桩值得史笔书写的事件里,大都只留下英雄的名字,那些有如过江之鲫的无名之辈,则会被时光的洪流抛上岸头,在烈日下晒作褪色的残影。帕帕安

8.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后世对孔融的评价。

9.真正的史笔,不是史官手中的毛笔,而是人心。当年明月

10.巴渝文化专家李永明介绍,按照司马迁的眼光,值得载诸史笔、名传千古的杰出企业家,不过寥寥七人:范蠡、子贡、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巴寡妇清。

11.摘要:唐代体育研究中杂史笔记小说的材料运用得还比较少。

12.这些事件,对于王朝而言,皆为大事,动静不小,因而稗史笔记所刊流言甚多。

13.电影、小说、戏剧、评弹以及清末民初一些文人所写的稗史、笔记,对小白菜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14.“岳珂本着强烈的孝子慈孙之心,对祖父的事迹不免有虚美的成分,其史笔也有不少错讹与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