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

拼音
shí jiǔ lù jūn
注音
ㄕˊ ㄐㄧㄡˇ ㄌㄨˋ ㄐㄩㄣ
“十九路军”基本解释

解释国民党军队。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被调到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不久,在蒋介石进攻下失败。

“十九路军”造句

1.明知援军无望,但十九路军和第五军仍决心死守原防地,陈铭枢十分为他们的处境担忧,晚上致电汪精卫:“有日,我六十一师与敌新到十一师激战,伤亡甚大。

2.1932年1月28日深夜11时半,日军用铁甲车20余辆为前导,兵分五路从上海闸北天通庵路向十九路军袭击。

3.程三魁嘿嘿一笑,有口无心的说到:“就是不知道二十九路军的大刀碰上咱红军的大刀,到底谁厉害。

4.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幷肩作战,密切配合,战斗极为惨烈,经过六昼夜的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

5.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发出《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并率兵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

6.照第二个办法,张、杨深知离开西北,离开红军,张、杨两部也离开,那是自投陷阱,自取灭亡,必做十九路军和方振武第二。

7.可是,中央虽屡电慰勉,却又认为对日军取胜是不可能的,停战谈判正是为了保全十九路军,避免牺牲。

8.十九路军为防卫国土计,誓死抵抗,血战兼旬,屡摧强敌。

9.十九路军孤军一旅的顽强抵抗即打得日军四易主帅,几个月无法拿下上海一隅之地,令举国上下一扫不战而失东北的颓唐,大大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10.杨两部也离开,那是自投陷阱,自取灭亡,必做十九路军和方振武第二。

11.为此,京沪卫戌总司令、第十九路军最高长官陈铭枢事前来到上海,邀请暗杀大王王亚樵密商破坏日军的“祝捷”大会事宜。

12.移防还未完成,1月28日夜间日本海军陆战队1000余人却在20辆装甲车掩护下冲出租界区,向十九路军发起进攻,历史上所称的“一二八事变”就此发生。

13.十九路军将帅守土沪上,抵御暴日,冲锋陷阵,血战兼旬,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屡建奇勋,功在党国。

14.同日,蒋介石就作战计划向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发电,并电慰十九路军:“兄等恶战苦斗,已经一周,每念将士牺牲之大,效命之忠,辄为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