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处

拼音
shí èr chǔ
注音
ㄕˊ ㄦˋ ㄔㄨˇ
“十二处”基本解释

解释旧译"十二入"。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国语辞典十二处shí èr chùㄕˊ ㄦˋ ㄔㄨˋ

  1. 佛教用语。佛教将认识的官能和认识对象共分成十二类。认识官能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谓之六根。认识对象有: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六尘。处是生长门之意。因为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根和尘相结合而生,故称为「十二处」。《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苦非蕴,十二处非真实。」

“十二处”造句

1.南岳衡山,处处茂林修竹,终年长翠;奇花异草,四时飘香;其七十二处山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素以五岳独秀而闻名于世。

2.圣经上有五十二处提到过乳香.

3.事后法医鉴定,何某全身共二十二处皮肤创疤,长度累计38厘米,其损伤程度为轻伤。

4.美国最新的一项报告公布了十二处由气候变化造成最严重生态危机的美丽景点,其中包括了约塞米蒂、黄石和落矶山三个国家公园。

5.不善,就是恶,以前所行的种种恶,逼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这些都是可以改的。

6.只见他双笔一展,迎面冲上,左手指东打西,右手指南攻北,双笔到得中途,忽然交互递转,竟尔同时扫向须空周身的十二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