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议

拼音
cháo yì
注音
ㄔㄠˊ ㄧˋ
“朝议”基本解释

解释 1.谓在朝中议政。 2.指朝廷的评议﹑决议。 3.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 -----------------国语辞典朝议cháo yìㄔㄠˊ ㄧˋ

  1. 在朝廷商议国政。《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2. 朝廷的谋议。《文选.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也作「庙议」。

  3. 职官名。唐、宋文官正五品以下曰朝议大夫,明朝为从四品初授的官阶,清朝则属从四品。

“朝议”造句

1.平心而论,崇祯帝授权陈新甲秘密与清朝议和,在当时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毋庸置疑不失为一时权宜之计,对内对外都是利大于弊的。

2.唐故朝议郎试大理评事牛府君墓志并序。

3.朝议恩准,并下旨特选址在万世德的家乡偏关举办“敕旨钦命龙华盛会”,也就是后人俗称的“万人会”。

4.朝议了几次之后,圣人仍旧有些拿不定主意,诸多文武也是各持己见,整日争论不休,大有逼迫圣人先立储之势,徐真心里越发担忧。

5.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

6.唐庶人朱聿键未得诏旨私自领兵进京,这是司礼监三法司堪实,内臣以及宗人府朝议,具实定罚的。

7.是以内假帝旨,外托朝议,谀辞诡貌,万类千端,升进奸回,屠斥贤哲,外矫天则,内诬人鬼。

8.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

9.明帝即位,便有改正朔之意,朝议多异同,故持疑不决。

10.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11.袁隗等朝臣正打算今日朝议上对董卓发难,可见了这般架势,心胆俱碎,哪里还敢多言,最后不了了之。

12.崇祯一直想着攘外必先安内,因此不惜暗中向清军行款,近日,行款之事,大臣已经略有所知,因此朝议沸腾,给他的压力也不小。

13.朝议政,皇太子昂然直入,并且扬言要诛杀说话的言官大臣……群臣自是一片哗然。

14.朝议吕留良吕葆中俱戮尸某示,严洪逵沈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殛,孙辈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15.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16.辽国皇帝召集大臣们早朝议事时,大臣们都是张慌失措,哭哭啼啼,两眼肿得就像樱桃一般,因为军队就要打到都城来了。

17.这种朝议的形成和发展,与北魏早期的历史变迁和孝文君臣的主观努力都有关系。

18.但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他们又去进攻金朝,屡次打败金兵,迫使金朝议和,防线内移,放弃克鲁伦河以北的土地。

19.朝议结束,朱常洛换上了青衮龙袍,外披孝服,对着万历皇帝灵柩三跪九叩。

20.武氏漠然看着自己一手培植起来的这帮新贵,脸上不喜不怒,看不出胸中丘壑高低,“皇上龙体欠安,今日朝议就此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