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带

拼音
bó dài
注音
ㄅㄛˊ ㄉㄞˋ
“博带”基本解释

解释 1.宽大的衣带。用于礼服。 2.雌蟹名。

“博带”造句

1.在这小世界中,无数古籍和竹简遍布四周,透着一股书卷的气息,在这空间中央,一个全身披甲的战将躬身在一个穿着高冠博带的老者面前。

2.远处走过来一位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的人物。

3.忽然一道剑光从一个岛屿上破空飞出,却见那宝剑上,有一人身着峨冠博带,丰姿俊爽的男子立在其上,面容潇洒。

4.鲁妙子身材高大,面容刚毅,如刀削爷凿一般,却又带着一股飘渺之气,佩上宽松的衣袍,峨冠博带,一见之下,便会生出高山仰止的感觉。

5.为首的一个,只见其淡青外袍,峨冠博带,年逾四十,雅望非常。

6.为首的一个高冠博带相貌清秀的青年温声道:子蛮师弟,子幽师妹,在下姓颜名回,字子渊,恭为夫子门下大弟子。

7.随着赤红的浩然之气越来越强,一尊高冠博带,手持书卷的儒者形象在魏迟的身后呈现。

8.各民族文化聚于太原,从服饰上看,有短衣束袖的胡服,有深衣博带的大敞;皂鞋布履皮弁笼冠,不一而足。

9.鲁肃乃引孔明到幕下,早早的看见张昭,顾雍等一般文武二十多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10.否则即便是高冠博带,一顶圆溜溜的光头也会显得极不协调。

11.大殿之上,罗浮掌教青云上人端坐在上方,在其左边是高才曾经见到过的太阳道人,右边的一位则是高才未曾见过的高冠博带的道人,罗浮另外一个长老安期生。

12.一条人影落在当地,破军定睛看去,只见此人细眉凤目,峨冠博带,一派儒雅。

13.不是不是,人家现在可是市议员参选人,用的还是本名“庄政博”,带着助选团大阵仗到菜市场,跟婆婆妈妈恳请惠赐一票。

14.范石匮穿着一身所谓汉服,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配合以他高大的身材,轮廓鲜明、一把大胡子的脸型,反而给他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

15.骆玉终于穿上了峨冠博带的博士服,从校长手上郑重接过博士证书。

16.另一人峨冠博带,容貌奇古,说话之际气息吞吐,波涛般灵光在他周身聚散离合,仿若潮涨潮落。

17.秦明所在,秦广将易博带来后,便离开了,现在只剩下秦明和易博两个骷髅。

18.庄院内走出一人,松形鹤骨,身体消瘦,但却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一看庞德公笑道:“德公来了!”。

19.话音落时,一个峨冠博带的中年修士现身出来,却好像没有看见眼前的众人,只是静静望着冯楠。

20.进了正堂,却见孔非子早已高冠博带端容而坐,身后挂着一副巨幅画像。

21.7月8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在市政府会见了由纳米比亚共和国奥希科托省楚梅布市市长恩格尔·纳瓦提赛博带队的友好代表团一行。

22.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与西装、中山装、短裙牛仔、中国其他民族服饰等各色服装纷然杂陈、供人平等选择,洵为社会多元、进步的标志之一。

23.峨冠博带俱成空,共飞鸿,醉长松。

24.一个高冠革覆,褒衣博带的官员上前一步,大声附和。

25.何者?褒衣博带,革履高冠,本非马上所施,自是车中之服。

26.陈明博带着几个小弟离开了学校后来到了常去的台球厅,可是几个小弟纷纷觉着陈少丢了面子,都在旁边七言八语的出谋划策。

27.广场中央建有天问坛,坛中央耸立一尊高达5米的屈原呵壁问天塑像:屈原峨冠博带,神色孤伤,双手平端,昂首苍穹。

28.为首一人二十几岁年纪,体态雄伟、面庞俊朗,峨冠博带,器宇轩昂,乍一看令人叹羡,仔细一看,正是虎威中郎将高云。

29.只见一峨冠博带,俊爽有风姿,鹤然玉立的中年人卓立于大厅之前,含笑望着三人。

30.荀攸峨冠博带,端坐在另一架车中,平静地思考着对策。

31.我们知道汉代的服饰,贵族和官员是要戴冠的,高高的冠,宽宽的衣,峨冠博带,是所谓汉官威仪。

32.大会日期临近,组织者李汉俊和李达,还在等待、催促广州代表,函电交驰后,陈公博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和陈独秀的一封手信来到上海。

33.甘露殿是一座不小的宫殿,里面站满了大臣,不下两百人,个个高冠革履,褒衣博带,整肃异常。

34.而且,中年人他们的衣衫是高冠革履,褒衣博带,正宗的唐装,与现代服饰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35.他那峨冠博带的装束很有古典风味。

36.高冠博带的中年男子在玉皇大帝的最后神念当中出现,仓颉一行一动之间,总是有种无比的潇洒:学懂复仇不难,学懂宽恕才难。

37.18日晚,两人被她们的朋友王某以游玩为名骗到淄博,带进张店某练歌房。

38.走到城西的时候,忽见数十个高冠博带之人当街站立,似是等候已久,正是颜回、子路、子贡等孔非子的七十二贤徒。

39.清凉的月光如水,高冠博带的老者站在冰冷的石阶上,枯瘦的指爪轻轻点出,在虚空中划出了一个六角雪花。

40.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反而是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余秋雨

41.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也都沦为草泽之后,那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余秋雨

42.一个三十五六岁的中年人,高冠革履,褒衣博带,站在李隆基身后,目光锐利,紧盯着李隆基,把李隆基叼着青蒿的样子看得清清楚楚,脸上写满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