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渠

拼音
cáo qú
注音
ㄘㄠˊ ㄑㄩˊ
“漕渠”基本解释

1.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

“漕渠”造句

1.雒水、漕渠为外郭,充当雒阳屏障。

2.雒阳,以邙山、雒水、漕渠为外郭,充当雒阳屏障。

3.明日,留守大出兵搜捕,重福赴漕渠溺死。

4.韦坚在汉漕渠和隋广通渠的基础上修筑运渠,在咸阳修建兴城堰,引渭水入渠。

5.是岁,始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兴军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6.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

7.京兆尹黎幹自南山引涧水穿漕渠入长安,功竟不成。

8.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

9.“西蠡河,自宜兴太湖而下,止开浚二十余里,若更令深远,则太湖来水,漕渠一百七十余里,可兑浚治之扰。

10.漕渠庳下不能居水,乃筑堤阏以防不足,泄有馀,名曰平津堰。

11.开皇四年隋文帝在汉漕渠基础上重开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