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下

拼音
chén xià
注音
ㄔㄣˊ ㄒㄧㄚˋ
“臣下”基本解释

1.君主制时代的官吏。

“臣下”造句

1.可见,君主是表率,好像华表,臣下是影随。

2.据当年的《东方杂志》载,时人见面莫不谈立宪,“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

3.此乃臣下慎重国法之意,谁知张昌宗驭下不严,恶仆豪奴,不计其数,胆敢在半途图劫,将纸旗撕踹,殴辱公差。

4.臣闻之,以谋胜国者,益臣之禄;以民力胜国者,益民之利。故上有羡获,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利其实。故用智者不偷业,用力者不伤苦,此古之善伐者也。

5.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业,必自陛下紊乱之矣。

6.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君主处理臣下章奏的过程即是法律的孕育与分娩过程。

7.他宦游一生,是皇上最信赖的臣下.

8.当年清廷以景德镇御窑制品颁赏臣下

9.君主若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正以尊天子,反因天子有过而诛之,僭越君位,这难道不是篡弑君主是什么?公开批判儒家革命论。

10.所以,老朱臣下最“幸运”的,当属早先病死的常遇春和邓愈,二人死得是时候,不仅死后封王,后代也得保全,早死而得“福全”,悲哉!netease。

11.上至庙堂大臣,下至地方小吏,皆以利己营私为事,朝野滔滔,相习成风。

12.然此例一出,臣下靡然从风,藩督守令,个个均递贴上拜,以免获求火器之事通顺。

13.陆主簿赶早就去了陈员外家邸,现在怕是已经妥了,官家即位新年,万国朝贺、百僚恭礼,那是臣下人的本分事,陈员外…一向忠君爱国,自是能理解大人苦心。

14.义子臣下怵动辄得咎,死于非命而几乎束手无策,实在有点生不如死。

15.在与大臣论政时,唐太宗还多次提到孔子“危而不持,焉用彼相”的话,希望臣下切谏直谏。

16.尚泰王不顾臣下的阻挠急火火的冲上了城墙,而当他扶着垛墙向海面上远眺之时,美国商船已经开始参战了。

17.请陛下原谅臣下的直言无忌!微臣以为,陛下所说的导致灾祸的原因,在于陛下对人过于真诚,臣私下以为,事实上并非如此。

18.中国人是喜欢先礼后兵的,并不是软弱可欺,而是一种君视臣下的气势。

19.乾隆都自负才辩,喜欢跟臣下打笔墨官司,御笔上谕动辄数百言。

20.现陕西汉中市城东南圣水内还有汉桂一株,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枝叶繁茂,苍劲雄伟。

21.君持亢阳之节,兴师动众,劳人过度,以起城邑,不顾百姓,臣下悲怨。

22.臣下昨天看见行营廊下,出现‘琼林’、‘大盈’库名,把微臣吓了一跳。

23.国企和民企竞争,好比皇帝和大臣下棋,大臣不敢赢,赢了麻烦大。

24.朕唯觉可恨的是,一些臣下,竟由此而视朕为软弱可欺之主,居朝廷尊位,食国家俸禄,却结纳赵珏,明来暗往,直欲玩弄朕于掌股之间。

25.为了制定正确的方略,徽宗反复阅读臣下的奏章,并不断询问有识之臣,明白了门户之争的真谛,党争均不是忠诚为国,而是为了一己之私。

26.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属,其於货财取与计数也,宽饶简易,其於礼义节奏也,陵谨尽察,是荣国已。

27.首相止采选美女,陛下当日容纳,即行停止,此美德也;臣下共知,众庶共闻,天下景仰。

28.古代君王或自以为圣哲,常师心自用,固执己见,遂致臣下多曲意逢迎,不敢进言。

29.吴王体量聪明,善於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

30.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若当真有金兀术口中所说的两个大宋君王隔江对峙的一天,他自然会让臣下们明白,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选择。

31.在他看来,偷盗、杀人,一切罪行都是反叛的不同形式。凡是在政府有一官半职的人,上自内阁大臣,下至乡村民警,对这些人他都有一种盲目的深厚信仰。

32.死者有士的身份,是国君的臣下,犹如国君的股肱耳目,彼此有恩情。

33.首先他认为赏罚是君主御下之利器,驱策臣下的重要工具,用得恰当即可劝善惩恶,有益治道。

34.惟择其细故之舛谬者交部严议,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自莫敢或纵。

35.一代帝王学臣下的字似有不妥,徽宗才自出机杼,创立了“瘦金体”,至今无人能够模仿。

36.“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之习,皆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

37.贤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使臣下尽忠而不越过自己的职权,使臣下尽职而不越过职责范围。

38.赵佶还曾放下皇帝的架子,亲自为臣下烹茗调茶。

39.同贾充几人猜测的一样,第二日散骑常侍傅玄便上书,指责太子司马衷无礼君父,皆是臣下少于劝谏,疏于教导,要治罪东宫属臣,奏书呈给司马炎,他压根不予理睬。

40.父皇,你说对臣下要待之以厚,又说杨侍读可做我股肱之臣,为何三言两语就把他打发了出去?

41.朝齑暮盐,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缺盐试试。

42.李世民自己,时时注意以史为鉴,夙兴夜寐,居安思危,同时也不忘对臣下不时进行诫励。

43.是!臣下服部保长感谢馆主大人恩典!臣下愿为吉良家大业尽忠尽职,永世不忘馆主大人之重恩!

44.百官来贺,明帝喜不自胜,遂征集臣下意见为第六子取名。

45.后来各代皇帝也仿效改制一弦琴、二弦琴……直至九弦琴,南宋高宗赵构还特制盾形琴送臣下,以提示不忘武备。

46.仁宗后期常因疾病不能临朝听政,又没有皇储,这便激起许多大臣的议论,“中外惴恐,臣下争以立嗣固根本为言”,尤以包拯、范镇言辞最为激切。

47.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王若不听劝谏,坚持桀纣之行,臣下也只能以武力相谏,诛一夫而安天下!

48.隋炀帝恃才矜己,闻过则怒,“除谏官以掩其过”,于是“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49.古代的臣下都愿意为皇帝孝犬马之劳.

50.范克平说,宋高宗鉴于内忧外患,听取臣下柬言,礼聘山西平阳府洪铜县太和观道长裴休宁到京城传授兵丁武艺。

51.政治上,他虚心纳谏,勇于接受臣下监督,并重用“为人峭直,不干荣利”的韩休为相,从而创造了著名的“开元之治”。

52.臣与二虏,势不并立,阿西特罗、罗德曼不除,臣下誓死不归,庶凭陛下威灵,使微意获展,然后陨首谢国,没而无恨。

53.文武臣下,志虑忠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4.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

55.他却上这道奏章,讪谤皇上,显是包藏祸心,请皇上准臣下之议,力加重刑。

56.这上至皇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莫管你经纶满腹,学富五车,没有那每日三餐的饱饭,便是半个字都没力气说得出来。

57.明主在上,心昭於天,察知善恶,广及四海,不敢遗小国之臣,下及庶人,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众贤雨集,此所以劝善黜恶,陈之休咎。

58.上联: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下联: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裙。横批:此乃茅房。世界厕所日,送你一副对联,祝你“方便”快乐!

59.属下铭记皇上训谕,感激皇上对臣下的体贴关怀之情,日夜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