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侍

拼音
cháng shì
注音
ㄔㄤˊ ㄕˋ
“常侍”基本解释

1.官名。皇帝的侍从近臣。秦汉有中常侍,魏晋以来有散骑常侍,隋唐内侍省有内常侍,均简称常侍。

“常侍”造句

1.陛下,十常侍卖官鬻爵,接着陛下的名义横征暴敛才弄得民怨四起,以致太平道起事,为天下计还请陛下诛杀十常侍!

2.将来年长,即成冠礼,而亲掌朝政,则振兴汉统,复光武之盛事,为期不远也!如今父亲辅政,平定十常侍之乱,罢黜前朝弊政,擢天下名士相佐。

3.就在今日食时,中常侍吕强被十常侍诬害致死。

4.后魏光禄大夫,是晋代散骑常侍羊琇的第六代孙,羊琇以后,世代为卿相。

5.今赛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

6.刘琨的祖父刘迈,有经国之才,曾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7.又追赠兴之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孝侯;道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敬侯。

8.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9.荀甝,荀恽长子,本为散骑常侍,后进爵广阳乡侯,死时三十岁。

10.初,天监六年,诏以侍中、常侍并侍帷幄,分门下二局入集书,其官品视侍中,而非华胄所悦,故勉斥泰为之。

11.世宗闻其撰录,遣散骑常侍赵邕诏鸿曰:闻卿撰定诸史,甚有条贯,便可随成者送呈,朕当于机事之暇览之。

12.以久疾,拜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13.有以中常侍张让为首的阉宦一党,以袁槐、杨彪四世三公为首的朝臣世家一党,以何进为首的外戚一党,还有王允、蔡邑、郑玄、皇甫嵩等清流人士为首的北军、清流派。

14.在十常侍势力最盛的京都洛阳,一个小小的北部尉,杖责蹇硕之叔,没有足够的勇气和非常的胆量,没有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硬汉子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

15.明日,有诏就馆,拜通直散骑常侍,赐衣一袭。

16.这位皇帝好经商,卖官卖爵,宠幸十常侍,使得阉宦当权,天下民不聊生。

17.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

18.张让率领十常侍,颠倒黑白除异已,捏造罪名杀朝臣,终于引起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不满。

19.本来王圣可以借着乳儿安帝这棵大树享享清福,而她却按耐不住,曾与大长秋江京、中常侍樊丰共同捏造罪名,陷害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

20.要说这个王智,其实是个不学无术之徒,平时骄横跋扈,只是凭着他是中常侍王甫弟弟的身份,才得以入朝为官。

21.中官常侍,不过两人,近幸尝赐,裁满数金,惜费重民,故家给人足。

22.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23.不是坏事,是闽王想升任老爷为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之事。

24.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

25.李亨又命令玉真公主、如仙媛、内侍王承恩、魏悦以及一些梨园弟子等,经常侍奉在李隆基左右,陪他说话聊天,给他演奏弹唱,让他高兴快乐。

26.452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杀害,时年四十五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27.以前大同军及云朔都防御营田供军等使李珰检校左散骑常侍、丰州刺史,充天德军丰州西城中城都防御使、本管押蕃落等使。

28.这里的主考官是太傅胡广,副考官司徒刘宠,中常侍曹腾,监考官是由太常许训,光禄勋杨赐,太仆刘嚣,宗正刘修,少府李膺组成。

29.侍中、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

30.你设法派人辇运些金帛,到京师贿通诸中常侍,以为后援。

31.灵帝昏庸,深居内宫,骄奢淫逸,年仅12岁便登基为帝,宠信宦官,并设十二中常侍,让其干政,久而久之便导致朝政荒废,宦官专权。

32.赵忠并迁中常侍,封列侯,与曹节、王甫等相为表里。

33.陛下,十常侍卖官鬻爵,接着陛下的名义横征暴敛才弄得民怨四起,以致太平道起事,为天下计还请陛下诛杀十常侍!

34.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35.先是,所遣将帅,宦官多陷以折耗军资,往往抵罪,绲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

36.冬十一月丙辰,左散骑常侍元行冲上《群书目录》二百卷,藏之内府。

37.陛下,臣延有章奏,中常侍张让宾客于歌私通张角,黄巾之乱天下板荡皆有十常侍祸乱朝纲始,还请陛下诛除十常侍以安天下。

38.时国子祭酒叶静能善符禁小术,散骑常侍马秦客颇闲医药,光禄少卿杨均以调膳侍奉,皆出入宫掖。

39.陛下圣明,张让虽有罪,但功过相抵,以中常侍大人之家资,可大大补上广宗大军的粮饷。

40.常侍侯览侵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侵夺田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六区,还虏略良人为奴婢。

41.初时,中郎将董卓因贿赂中常侍张让等人,结托朝贵,得任显官,拜前将军,鳌乡侯,领西凉刺史,统西凉大军二十万,骄横跋扈,常有篡逆谋叛之心。

42.那陈蕃大人我是知道的,他欲诛除十常侍,壮烈身死,叔父说到每每叹息,愚姐虽是小女子,心中却也佩服得紧。

43.仆本秦人,家为秦所诛,故寄命曹王,贵兄常侍及奋、覆兄弟并相知有素。

44.时中常侍张防特用权埶,每请托受取,诩辄案之,而屡寑不报。

45.贞元二年,迁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相位无所启奏,但多谦退,廉谨畏慎而已。

46.而此时昏庸荒淫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

47.常侍众人人藏匿区星等人作乱奏章,我前往谏之,不料陛下不听吾之忠言,却听信十常侍之言。

48.顷之,为吏部尚书,衣冠属望,未及选举,仍疾,改除散骑常侍、左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五。

49.同贾充几人猜测的一样,第二日散骑常侍傅玄便上书,指责太子司马衷无礼君父,皆是臣下少于劝谏,疏于教导,要治罪东宫属臣,奏书呈给司马炎,他压根不予理睬。

50.《春秋公羊经传》十三卷晋散骑常侍王愆期注。

51.当时病笃,中常侍蹇硕奏曰:若欲立协,必先诛何进,以绝后患。

52.常侍不善,多做奸邪之事,以乱朝政,吾等以此诛杀十人,还望陛下海查。

53.一蟹不如一蟹,果有中常侍江京李闰等,相继并起,取悦安帝,得窃政权。

54.陛下即位以来,未闻善政,常侍、黄门,竞行谲诈,妄爵非人。

55.张让话音一落,侍御史郭延出奏:陛下,臣延有章奏,中常侍张让宾客于歌私通张角,黄巾之乱天下板荡皆有十常侍祸乱朝纲始,还请陛下诛除十常侍以安天下。

56.父皇虽然正当壮年,但是却一直体弱多病,更受到十常侍等阉党逆贼的蒙弊,根本不知道如今天下四处刀兵,还以为天下承平河清海宴。

57.萧嵩和右散骑常侍王丘善的关系密切,就想推荐他做宰相。

58.以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以不称免官。

59.东方朔的一生大致可以第一次得官做常侍郎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即滑稽求官时期,后期即直言切谏时期。

60.后段颍身居太尉,为保全官位,阿附宦官甘为中常侍王甫党羽。

61.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书中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

62.散骑常侍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公主骄恣甚,房玄龄薨,公主教遗爱与兄遗直异财,既而反谮遗直。

63.因为这韦皇后最近极宠那光禄少卿杨均、散骑常侍马秦客这两个青年侍从官员,但凡有什么活动这两人总是伴驾左右。

64.皇宫的散骑常侍闻讯纷纷出城抓敌人,埋伏在一旁的劲弩手射死一大片,其余的怕死鬼被打得丢盔卸甲。

65.皇上身边之人除嫔妃宫女外,更有阉寺内宦常侍左右,朝夕相处,可如果这些人再心术不正,谗言媚上,那就肯定要撺唆着皇上干出很多祸国殃民的事情。

66.时赵修延起逆荆州,萧衍遣兵接援,世隆欲令智以功自效,遣智讨之,除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假骠骑大将军、荆州大都督,进爵为公。

67.魏徵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百段,加通直散骑常侍

68.汉桓帝永康元年,即167年刘倏以光禄大夫身份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

69.吾何尝不想诛杀阉贼,只是大将军犹豫未决,大将军母亲舞阳君以及何苗与十常侍有诸多牵连,我等一心匡扶社稷,却有心无力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