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拼音
注音
“赤壁之战”基本解释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说今湖北蒲圻西北赤壁山)相拒。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战后,孙权稳固了对江东的统治,刘备则据荆州和益州,初步奠定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造句

1.周瑜将计就计,使蒋干不知不觉入了圈套,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无不闪其智慧的光辉。

3.赤壁之战,曹操的人马损伤大半。

4.翻开陈旧的族谱,记者看到有关周瑜的介绍是“英达夙成,存文武筹略”的奇才,精通音律,他比诸葛亮大6岁,当年的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主意都是周瑜拿的。

5.比如赤壁之战,是奠定鼎足三分局面的关键战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等史书对此亦有详细记载。

6.赤壁之战曹军大败,所剩三百人马,跟随曹操向华容道退去。

7.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8.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9.爸爸到学校找儿子,见儿子被老师罚站,忙问原因,儿子说:老师让我回答赤壁之战,我不会!爸爸一戳儿子:你这傻小子!赤臂之战不就是光着膀子打架嘛!

10.出使东吴是有的,但舌战群儒是没有的,其他赤壁之战的事比如借东风,草船借箭都是没有的。

11.赤壁之战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

12.远在赤壁之战的那时候,五年前,庞统还在周瑜手下当功曹,就曾经或远或近的和赵云打过一些交道。

13.?1998年,经国务院批复,咸宁市下辖的蒲圻市更名赤壁市,这场新“赤壁之战”才告一段落。

14.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已形成。

15.赤壁之战,大火延烧了几天,敌军伤亡大半.

16.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闪耀其智慧的光芒。

17.赤壁之战,实际上为日后的三国分立揭开了序幕,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并由此带来了一个历史新局面的著名战役。

18.第二次赤壁之战发生在同年十二月,刘备之军火烧曹船,逼曹走华容道北归。

19.孙刘两家利用了辅车相依的关系,从而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20.影片改编自赤壁之战,长达4小时,分为上下两集,耗资8000万美元,是迄今为止华语电影中制作费用最高的一部史诗巨制。

21.赤壁之战前夕,蒋干过江到东吴,想劝说周瑜投降曹操,周瑜虚与委蛇反教蒋干中了他的借刀杀人之计。

22.刘备得力于诸葛亮的出谋献策,而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23.赤壁之战是我们历史上少数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用了火烧赤壁的计谋,从这一点上看,你们本来不是没有胜算的。

24.赤壁之战曹操中计惨败,只得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25.本文综合史料,概述了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的几个主要问题。

26.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只有二十万。

27.现在前殿和附属建筑物中,陈列有介绍“赤壁之战”的资料和图片,以及很多珍贵的出土文物。

28.曹操军队在赤壁之战中被打得落荒而逃,损失惨重。

29.赤壁之战后,曹操大军并没有灰飞烟灭。

30.刘备有了诸葛亮后,如鱼得水,其实力在赤壁之战后增强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