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捐

拼音
qì juān
注音
ㄑㄧˋ ㄐㄩㄢ
“弃捐”基本解释

解释 1.抛弃;废置。 2.特指士人不遇于时或妇女被丈夫遗弃。 3.人死的婉词。 -----------------国语辞典弃捐qì juānㄑㄧˋ ㄐㄩㄢ

  1. 弃置不用。《淮南子.览冥》:「弃捐五帝之恩刑,推蹶三王之法籍。」唐.高适〈行路难〉二首之一:「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近弃置

  2. 文士不得于时,或妇女为丈夫所弃。汉.刘向〈战国策书录〉:「孟子孙卿儒学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文选.班倢妤.怨歌行》:「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3. 人死的代辞。《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弃捐”造句

1.我们临时把代庖署理标题弃捐到下周。

2.为了教它们若何交配,动物园借曾筹算给它们播放“色情录相”,但果有查询拜访表白并不是一切大熊猫皆对此敏感,那一打算已弃捐

3.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圣之道,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

4.这意味着志愿捐献遗体无需征得直系亲属同意,破解“悔捐”“弃捐”困境。

5.你年夜可以把笔搁在架子上、放在抽屉里,弃捐不用,任墨水蒸发干净。

6.然后将这张名单弃捐一半天,然后再看一遍,以增找补任何一个你以前可能遗漏的人。

7.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犹且如此,况远处绝域如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蛮夷之俗,畏壮侮老,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

8.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