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腊

拼音
fú là
注音
ㄈㄨˊ ㄌㄚˋ
“伏腊”基本解释

解释 1.亦作"伏臈"。 2.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3.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4.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国语辞典伏腊fú làㄈㄨˊ ㄌㄚˋ

  1. 夏之伏日及冬之腊日,为秦汉时令名。《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唐.白行简《李娃传》:「娃既备礼,岁时伏腊。」

  2. 伏祠腊祭,或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每上冢伏腊,祠黄石。」《文选.潘岳.闲居赋》:「牧羊酤酪,以供伏腊之费。」

“伏腊”造句

1.凭你老奸巨猾、能言善辩的囚犯,也盘驳不过;他倒制服得那些强神恶鬼,伏伏腊腊,一些也弗敢发强。

2.上又以其弟九章、九皋为岭南道刺史,令岁时伏腊,皆得宁觐。

3.“朝于斯夕于斯,岁时伏腊祭于斯。

4.自宽没后,遂断绝游从,不听琴瑟;岁时伏腊,哀恸而已。

5.“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

6.百里塘峙楚祠,万年伏腊动人思,爱存堕泪非残,功似为霖岂一时。

7.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8.岁时伏腊犹祠庙,麟阁勋名孰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