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子

拼音
fān zǐ
注音
ㄈㄢ ㄗˇ
“番子”基本解释

1.旧称少数民族或外国人。
2.明清时缉捕罪犯的差役。明代役长称档头,下有番子数人为干事。清代番子,由协领官统率,归刑司指使,司缉捕刑杖。另有户司番子,司照料贡物。

“番子”造句

1.他不是番子,也没有继承父亲的锦衣卫身份,以私谊称呼郑仁泰,也不算失礼。

2.公子,是东厂的人,看样子好像是一个挡头和三个番子

3.这时红毛番子汤逊打马近来,连连说:斜斜,斜斜,恩忍。

4.而且这儿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都是东厂的番子,他们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大瞪着双眼紧盯着过往的行人。

5.若让张番子听见,你我都不好过!那张超做了一年的检校,早就将上上下下,经营得水泼不进,哪里还会畏惧赵煜,此时不下重手,更待何时?

6.旁边的东厂番子听见对面的出言不逊自是不忿,老者用眼神制止,这个当口儿,实在不能节外生枝,眼下那沉的最深的白莲余孽还没有浮出来呢。

7.宜兴东街的一处普通的宅院内,十几名刚才还穿着普通的大汉换了一身番子服饰,头戴尖帽,身穿褐衫,系小绦,佩绣春刀。

8.要去濠镜打秋风,成啊,红毛番子的买卖油水最多!

9.我是个番子嘛,番子都笨,你快讲讲咱这首阳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