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禄

拼音
gàn lù
注音
ㄍㄢˋ ㄌㄨˋ
“干禄”基本解释

解释

  • 参见:干禄 ,干禄
  • -----------------国语辞典干禄gān lùㄍㄢ ㄌㄨˋ
    1. 求取功名利禄。《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干禄”造句

    1.如果只想入仕求官,则谓之“干禄”。

    2.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因要求以这种书体应考,所以,又有“干禄体”之称。

    3.干禄仕以盈庭,鬻词章而塞路。

    4.临平实验小学405班的干禄凯小朋友介绍,今年已经是他第三年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5.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6.科举坎坷,干禄养亲尽力斯文。

    7.唐,因循“干禄字书”,科举要求正字法,书楷书。

    8.秦始皇虽然用暴力结束了这种局面,实行“以吏为师”,“打破了读书人干禄的常式”,这是一变。

    9.该对历史负责,还是甘心去做一辈子干禄客?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10.一上来就点出来了,要干禄,即求官薪官职,并没说借此治国平天下、兴灭继绝、流芳百世。

    11.这正是“干禄”、“馆阁”书风了无生气的物极必反,对上一句时尚的话就是“怀念狼”,寻求对抗。

    12.1903年,章太炎被囚禁于上海西牢,写诗讥讽杨度,其中两句为“长策惟干禄,微言是借权”。

    13.桓灵之际,阉寺专命于上,布衣横议于下,干禄者殚货以奉贵,要名者倾身以事势……

    14.诸如此类的行政指标主义,其出发点往往有二,一是打造政绩工程的需要,通过铁腕手段,取得看得见的政绩,从而以为干禄之资。

    15.比如盛唐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需要,干禄字势就成了时书的审美标准,人们从审美上关心的也都是实现这种书写的法度与功力。

    16.今年老异于上年,须发皆白,脚病行不得,不会奔趋,不能谄佞,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

    17.曾几何时,读法科在国人眼中乃是“干禄之终南捷径”,而在“依法治国”被确立为国家方略之后,法科学子的就业不热反冷,值得深思。

    18.如今文艺批评被看轻,根本是评论家自身看轻了自己,处处不独立,把评论看作谋名干禄的工具,自觉充当吹鼓手抬轿子的角色,也就难免遭世人嘲讽。

    19.前者是吴王对孙武优渥宠召,后者是孙武干禄求见;荣辱贵贱,并不相同。

    20.然当今尚宜秘之,非干禄之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