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

拼音
gū zhú
注音
ㄍㄨ ㄓㄨˊ
“孤竹”基本解释

1.独生的竹。
2.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3.古代乐曲名。
4.商周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5.《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齐。
6.竹的一种。
7.复姓。见《通志.氏族二》。

“孤竹”造句

1.创办了《孤竹诗词》,辑印《孤竹诗词选》一、二期,在全国近三十个省市广泛传播。

2.这意识孤零零盘旋在孤竹山中,裹着岚岚雾雨,冰冷又备受珍重的样子,像空自繁华的一场镜花水月,又像寂寞着等待谁来添写最后一笔的水墨丹青。

3.青色的孤竹满是血污,变得跟墨君一般黝黑。

4.孤竹门人千百年来一直掌握着“改命”。

5.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6.本文的前两个部分以史料为主,介绍孤竹国建立与衰亡的过程及其疆域变迁、孤竹故城地理考证。

7.稀疏的树林子里头,不远处那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墨青色的衣袂勾勒出他修长的背影,仿佛于天地间茕茕孑立,冉冉孤竹生。西西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