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位

拼音
注音
“洪水位”基本解释

汛期内河流超过滩地或主槽两岸地面时急剧上升的水位。多因流域内降雨或融雪而引起。也有依据历年观测资料确定某一历时的水位作为下限,超过此限的水位即称“洪水位”。

“洪水位”造句

1.采用改进的谐波回归算法,对闽江竹岐站年最高洪水位序列进行周期识别和分析论证。

2.应用到大洪水年份河段洪水演进中,显著地提高了洪水过程特别是最高洪水位的拟合精度。

3.背河淤背区宽度规划为100米,与临河设计洪水位同高,以保证堤身不再发生漏洞和脱坡。

4.在采石矶岸段的岩壁上也存在着高程大致相当的水位痕迹,反映出是保存在长江南岸岩壁上的区域性洪水位遗迹。

5.由于洪水位还有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防治管涌还应注意控制洪水位上升的问题。

6.研究表明,贝丘遗址的高程可作为稀遇洪水位的参考上限,对此,还通过地貌方法进行了检验。

7.频繁发生的异常洪水位现象给渭河下游防洪增加了困难.

8.管涌形成主要受控于堤基土体结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洪水位,经过不断改进的减压井等工程措施对防止管涌是有效的。

9.整体而言,员山子分洪后,可有效降低洪水位而减轻洪水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