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章

拼音
hóng zhāng
注音
ㄏㄨㄥˊ ㄓㄤ
“鸿章”基本解释

解释

  • 鸿文。
  • “鸿章”造句

    1.按照李鸿章今日日里送来密信的约定,一个时辰前李鸿章应该已派人秘密通知了康有为梁启超这次的抓捕行动,你杜大人能抓住他们,那真是天下奇闻了。

    2.鸿章、奕劻按照清廷旨意与各国“磋磨”,力争“稍资补救”,然而列强态度强硬,寸步不让。

    3.梁氏的指责,虽然在理,但看人挑担不吃力,设身处地为李鸿章考量,还是有求全责备之嫌。

    4.一个偶然的发现缔造了李鸿章五日瘦身汤的减肥奇迹,一个偶然的发现开创了李鸿章五日瘦身汤为代表的健康减肥时代.

    5.第二部分,李鸿章与越南宗主权的丧失。

    6.那一天,特制的豪华车厢里,坐满了头戴花翎,身着官服的官员们,慑于李鸿章的威势,他们不敢不来开平。

    7.于是,朱莉娅当众双手举杖,奉赠给李鸿章

    8.鸿章当然知道,叶只有2000余人,兵力确实单薄,再三筹思,只得移东补西,凑来2300多人,命记名提督江自康等率领,由海路开赴朝鲜增援。

    9.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李鸿章

    10.这位年轻的王爷绝不比名满天下的李鸿章逊色,他们都是这间破屋的裱糊匠,区别在于:李鸿章轰轰烈烈,载沣却不动声色;李鸿章在尽力维持着屋子不倒下来,载沣却还要费尽心机地考虑不得不倒下来时如何减少断瓦残砖造成的巨大伤害。雪珥

    11.“四姐”张充和自幼被叔祖母带大,而叔祖母是李鸿章亲弟弟的女儿。

    12.于式枚原是兵部主事,才华出众,李鸿章亲自条陈为北洋差遣,有关奉章文牍多出其手,他生性耿介,宽和待人,在总督府人缘极好,李经方不好驳他的面子。

    13.那天早朝结束,容闳约好友袁保恒到家中喝酒,两人都曾在李鸿章的门下任过职,私交笃厚。

    14.远在逃亡地的慈禧复电李鸿章,言他“为国宣劳,忧勤致疾”,望他“早日痊愈,荣膺懋赏”。

    15.纸糊老虎:晚清重臣李鸿章自述半生成就。

    16.机器创造一事,为今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李鸿章

    17.次年11月,李鸿章被授予福建延建邵道,仍留在曾国藩的幕府中襄办军务。

    18.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李鸿章

    19.鸿章打马如飞,只用半天时间便赶到家中,来不及洗漱便去拜见父母。

    20.鸿章任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期间,应张之洞之请筹拨公款在武昌三道街学署创建并定名经心书院。

    21.张家是典型的书香世家,他爷爷与现在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是同榜好友,都是甲辰年中举,丁未年进士,感情很好。

    22.北洋系于一体,休戚与共,满朝清贵早已虎视眈眈,稍有差池,便是群起而攻,杨士镶不过是在点醒李鸿章而已。

    23.譬如,晚清时期很有名的李鸿章,中国近代许多丧国辱权条约的签订,跟他都有关联。

    24.位居要津的李鸿章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晚清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北洋武备学堂即为代表之一。

    25.在津期间,他作为朝鲜的联络官员,与李鸿章等清朝大员就朝美缔约及朝鲜开港问题多次进行密谈,还亲眼目睹了当时中国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状况。

    26.事后,经李鸿章奏请,清廷以林泰曾援护朝鲜有功,着免补参将,以副将尽先补用。

    27.一八九一年七月九日,循日本政府之邀请,李鸿章特派丁汝昌率定远、镇远等六舰驶往东京湾正式报聘。

    28.鸿章故居位于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气势宏伟,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

    29.鸿章等都曾为此批评奕訢听信浮言,抱怨总理衙门庸鄙无远见。

    30.黑118居然先手被割走一个肥角,丧权辱国啊,此时的“新哥”深深地理解了清朝名臣李鸿章,能忍常人之不能忍。

    31.1891年,“热河教匪倡乱”,李鸿章遴派天津武备学堂学生“赴前敌各营练习战事,考证所学,屡获胜仗,颇著成效。

    32.该说的话,李益明已经说到位了,徐鸿章不为已甚,微笑道:“后天投资商先到丰收镇,选定科技园的大致范围,再到县城与各位领导商量,争取这次就达成一致意见。

    33.鸿章委托清廷大臣在格兰特墓前所置中英文纪念铜碑。

    34.“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李鸿章

    35.1894年,孙中山从广州出发,北上京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遭李断拒。

    36.鸿章辨析利害说,“各国通商以来,中国沿海、沿江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

    37.周游列国一回到家,鸿章就遭遇了政府的冷脸,给他的新职位是“总理衙门大臣上行走”,被外国友人林乐知抱不平地称作“伴食宰相”。

    38.今日正是每旬按例都有的休沐日,李鸿章坐在餐厅正一边用餐,一边耳听着身边幕僚吴汝纶,通报着府内电报房各地发来的消息。

    39.对联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精品,主要用于庆祝、装饰和表达个人修养,李鸿章的对联作品主要反映了他的思想和道德修养。

    40.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李鸿章

    41.而李鸿章则相反,他过分看重权势,占据高位不肯下来,并通过罗织关系网以自固。

    42.后面一个待卫走上前喝斥道,却被李鸿章用眼神屏退。

    43.1886年,饭店股东德璀琳说服李鸿章,发展中国铁路,翌年建成唐山卢台线路.

    44.鸿章来到益北县,徐向东组织了四套班子联席会,随后是主要领导的接风宴,官样文章全都做到位,只差脑门上写起:徐鸿章是我徐向东的人。

    45.而李鸿章性格中更多的是浮滑的因子。

    46.回到自己的办事房,李鸿章越想越气,一脚把椅子踢翻,顿了顿,又把椅子扶正,坐在上面歇息。

    47.鸿章对自己亲手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十分重视,经常亲自去学堂视事。

    48.上帅禀中咬定牙不说前人一字坏处,以力避世俗诿卸之习。

    49.鸿章忙将他扶住,“李公公这就生分了,脚气好点没有?”。

    50.鸿章微微一动,便拈须笑道:妙。

    51.就在李鸿章出现之时,文武百官就开始议论纷纷,各执己见,吵得是面红耳赤,要不是朝会在即,这些人恐怕会当众大打出手。

    52.当然,弱国无外交,李鸿章无论怎样努力,不管采取多少纵横捭阖、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法,皆不可改变这种格局。

    53.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无从服众,以至一发难收,柔远二字须看的通透,柔克高明。柔克者,非事事将顺之谓柔也,绕指柔中自有百炼刚在。李鸿章

    54.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

    55.马根济为加深李鸿章的印象,还特邀李鸿章等官员至伦敦会医院参观其手术割治的过程。

    56.亲兵捧茶进来摆在李鸿章的面前,口称“李大人慢用”,随后退出。

    57.朝廷的降下的旨意白纸黑字在哪里,往后的话无论是洋员还是一心要往制造局掺沙子报复一下李鸿章的左宗棠,没有了机会和借口再伸手,这个口子算是堵死了。

    58.一提到近代中国的海防和塞防,人们不禁会想到左宗棠和李鸿章

    59.鸿章至芦台督师,军书旁午,老夫子把孙先生的大文章送到李鸿章那边去,李鸿章是否看过,就不得而知了。

    60.故中国商务之不兴,虽谓李鸿章官督商办主义为之厉阶可也。

    61.鸿章太明白安徽人的心性了,面子比天大,乡情比地深,只要够交情,要头也能给。

    62.还有人热衷于美化、拔高像慈禧、琦善、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人物,而对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等则加以非难、贬低。

    63.周孝华说,张充和出生后就被过继到叔祖母家,也就是李鸿章的侄女家,接受了最好的封闭式的教育。

    64.大清国体制内的改革派,考诸史料,大多数终其一生都得到了最高层的优礼相待,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也比如庆亲王。

    65.甲午战后,李鸿章与俄帝签了一个中。

    66.同日,清廷根据李鸿章的请求,安排李凤苞到北洋襄办海军事务。

    67.出水芙蓉,光华夺目。曾几何时无复当初颜色?苍松翠柏,视似平常,而百年不谢也。李鸿章

    68.鸿章只好打通李莲英的关节采取变通之计,让小太监们用丝绳牵引着火车徐徐前行,车前和铁路两侧全副銮驾和仪仗。

    69.1月,李鸿章来建昌进谒、留营襄办军务。

    70.既有鼓楼商厦、百盛这样的中高档商场,也有众多时尚品牌专卖,除了浓郁的商业气息,李鸿章故居、古教弩台等更是平添了步行街的历史文化魅力。

    71.鸿章昏庸骄蹇,丧权误国。

    72.“六古迹”为逍遥津、教弩台等三国遗址,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等包公文化园,纠集西楚霸王项羽的霸王祠,刘禹锡的陋室,米公祠,李府与李鸿章享堂。

    73.寿州城内,李鸿章最近日子不好过,自从北炉桥兵败后,一直龟缩在州城内。

    74.一天,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来访,李鸿章奉命接待.

    75.薛南溟就是薛福成的大儿子,他曾依靠父亲的荫庇进入了李鸿章门下。

    76.我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李鸿章

    77.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官或考生。

    78.纵观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宾主关系,大致可以分为结识、雕琢、欣赏、出走、重用五个阶段。1885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他们三个人从军营脱颖而出,同时进入北洋武备学堂,成为首期学员。

    79.果然,李鸿章再无初始的平静,他本就欲以平乱做进身之阶,获取更大的荣华富贵,要他放弃淮军,他自认无法做到。

    80.鸿章不是“裱糊匠”是终结者记:多年来你一直以一种善意的立场,去理解历史人物在当时当地的选择,最典型的,莫过于被骂了100年的李鸿章了。

    81.1894年11月19日,德璀琳携带照会及李鸿章致伊藤博文的私函各一件,偕“书记布伦特·泰勒、尤金、亚历山大·米奇”。

    82.后来,清末李鸿章的千金出聘时,也派手下找到孙家订制了32块龙凤饼模具。

    83.鸿章听到海军衙门被撤的消息后,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

    84.好一个潘鼎新,李鸿章,这也是你所说的为避法人锋芒,非为怯敌吗?

    85.同治七年初秋,捻军西路军被李鸿章、左宗棠部刘铭传、刘揆一率军围堵在山东青州荏平西南的徒骇河畔,西路军残众大半身死,只有梁王张宗禹下落不明。

    86.辛丑,谕李鸿章、孙家鼐等察赈,被灾州县有玩视民瘼者,严劾以闻。

    87.邵洵美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和祖父均任清朝高官,其生母为盛宣怀之女。

    88.复函认为此一建议“识议宏远”、“洞见症结”,并命李鸿章通盘核计。

    89.“自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鸿章沥陈煤铁矿必须开挖,电线铁路必应仿设,各海口必应添洋学格致书馆以造就人才。

    90.在琉球问题交涉中,李鸿章的“延宕之法”进一步弱化了宗主权.

    91.究其根源,明治维新是举国一致下的水到渠成,而洋务运动却只是李鸿章等一干洋务官员在重重掣肘下的裱糊粉饰。

    92.鸿章力与辩论,经过千磨百折,竭尽心力,相持历岁,才定和约。

    93.鸿章的才干是不错的,骨气也有,但就是官瘾大了些。

    94.然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鸿章乃绐八王而骈戮之,此事盖犹有惭德矣。

    95.又由东南各督抚回电,极力赞成,遂由自己倡首,联合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三总督,与各国领事开议,东南一带,决不开战,洋人亦不得无故侵扰。

    96.的胸襟和气度还不及当年的李鸿章,甚至还不如以洋人势力为後台的某些军阀。

    97.鸿章给友人信中感叹郭“虽有呆气,而洋务确有见地,不谓丛谤如此之甚,若达官贵人皆引为鉴戒,中土必无振兴之期,日后更无自存之法,可为寒心”。

    98.这么一来,李鸿章要么碍着恭王面子,哑子吃黄连;要么驳了恭王面子,得罪人。

    99.鸿章:大清每年的银子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不错了。

    100.从这时起,张之洞对李鸿章媚外求荣,异常嫉怀。

    101.昨已将团民仇教,剿抚两难,及战衅由各国先开各情形,谕李鸿章、李秉衡、刘坤一、张之洞矣。

    102.这里,白天您可穿越时光隧道,参观三国古战场、曹操点兵教弩台、包公文化园、李鸿章故居等,品味历史的厚重;夜晚,您可以漫步在银河边,赏银河月色。

    103.请过目,朝廷已经批复下来,皖人吕基贤、李鸿章,湘人曾国藩等人都表示赞同,一起上书朝廷,请求在各地开办团练。

    104.洋务运动为挽民族权利,开办了不少近代机器纺织企业,如左宗棠办兰州机器织呢局、李鸿章办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105.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其中有大动荡时代特有的风云际会,更有李鸿章本人的通权达变、审时度势。这种历史风云与老谋深算,当然也反映在他给朝廷的奏折中。雷颐

    106.庚戌,李鸿章母忧,连疏请终制,许之;命百日后驻天津练军,仍权理通商事务。

    107.漫步合肥,解读李鸿章故居、包公祠,观赏教弩台等合肥标志性景点,让来自台湾的客人,感受合肥美丽的风光和人文底蕴交织成熠熠生辉的徽山皖水。

    108.把李鸿章在改革上的困境全推给外因毕竟有失公允,其局限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109.鸿章一辈子出将入相,封官拜爵,位极人臣。

    110.紧接着光绪罢免了李鸿章、敬信无庸总理衙门大臣职务。

    111.黄海海战后,李鸿章鉴于舰船损失较大,担心拼光老本,就下令北洋舰队龟缩在威海“保船制敌”,不准出击,把制海权拱手相让。

    112.堪称自盘古开天辟地其一番精心力作,真是盘古的鸿章钜字啊,在六剑山上显得琨玮灿烂。

    113.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还有两广总督李鸿章,朝廷都希望他们来勤王,不断给他们发诏书,但是他们都不来,这些人不愿意介入此事。

    114.“罪在朕躬,悔何可及”,几乎是央求李鸿章“即日进京,会商各使,迅速开议”,甚至低三下四宣示李鸿章此行“不特安危系之,抑且存亡系之,旋乾转坤,匪异人任。

    115.清政府委派李鸿章全权办理对日通商条约事务。

    116.若李鸿章再如前在上海之迁延观望,坐失事机,自问当得何罪?此次务当竭诚筹办。

    117.鸿章在向朝鲜王妃闵妃传授外交经验时说:“要多依靠美国,美国这个国家与其他洋人国家不同,讲道理,重信义”。

    118.议和之后,凤驾回銮,慈禧与大学士李鸿章谈及此番变故中的功臣,便特意提到了王炽,打算给他封赏。

    119.鸿章是个值得细读的历史人物,他自称为裱糊匠,看了这本书,对他在那个时代的尴尬以及他与时代的关系,会有更多的认识。

    120.光绪六年七月,清政府创办海军,鸿章在天津奏立北洋水师学堂,聘请英、俄水师官兵在津沽会考水师学堂学生,使将校尽取诸生中。

    121.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

    122.北洋大阅海军时,英法美日等国水师提督借来观操,会办海军大臣李鸿章以邓世昌训练得力,奏谕旨赏换噶尔萨巴图鲁勇号,覃恩赏给三代一品封典。

    123.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

    124.四月三日,翁同龢悉李鸿章来电中的和约十条,愈感“胸中磊块,未易平矣”。

    125.古教弩台、九狮桥、明教寺、李鸿章故居,这些历史的痕迹,大家都比较熟悉。

    126.沈葆桢主持福州船政;李鸿章经营忠洋海防,均黾勉从事,成效可观。

    127.待王文韶衔命而至,李鸿章便将“跟薛福成商议定的调任人选”。

    128.我们比较耳熟的清代异姓功臣中,如和珅原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晋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国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左。

    129.“李鸿章杂碎”和广州俚语“核突”。

    130.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

    131.事实上,正是由于北洋防务比较可靠,法国人确实也不敢与李鸿章直接对阵,便避实就虚,将攻击目标选在福建水师。

    132.曾国藩在致方宗诚书中曾写“望阁下无因鄙言而旁骛骈枝,翻失故步”,李鸿章格致入门序“西人毕生致力于象纬器数之微,志无旁骛”。

    133.他当时还掌握着海军衙门,在笼络有一定军事外交实权的李鸿章的同时,却不顾国防安危,极力主张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这种用心在深层次上是相当复杂的。

    134.鸿章这次是下了血本了,把自己的宝贝疙瘩也让刘霖来随意的调动。

    135.事后李鸿章对人说,他一生事业,至此扫地无余。

    136.追论御史吴峋劾阎敬铭、编修梁鼎芬劾李鸿章俱诬谤大臣,予严议。

    137.23日光绪谕令李鸿章“倘倭兵逼近,已露交仗之迹,则衅开自彼,立即整军奋击,不可坐失机宜”。

    138.鸿章乘轮船至沪后,以身体不适为由迁延观望,部下及亲属也都劝其以马关为前车之鉴,不要再北上,以免又成为替罪羊。

    139.1894年春,孙中山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希望他接纳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

    140.鸿章飞饬郭松林,腾出潘鼎新、杨鼎勋两军,筑减河长墙八十余里,分兵扼守,津防以固。

    141.丁汝昌原本是清朝末期的一个旧式陆军军官,被李鸿章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古圣先贤所谓用夏变夷者,李鸿章、丁日昌直欲不用夷变夏不止!"他认为李、丁讲求洋学是败坏风气。

    142.郑板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官或考生。

    143.鸿章商之大帅,定议不拒绝以伤和好,不忮求以存界限。

    144.鸿章原是他的门生,认为“才大心细,劲气内敛”,初举为江苏巡抚,后成为清朝相国地位的人物。

    145.自嘲为“裱糊匠”的李鸿章,如今又成了治安“消防队”。

    146.鸿章也指示袁世凯“任他多方恫喝,当据理驳辩勿怖”。

    147.其中,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最令人瞩目,也确能反映出海军海防问题在当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48.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李鸿章

    149.鸿章命令郭松林、潘鼎新两军掘开沧州往南的捷地坝,放运河水进入减河,并在减河东筑长墙切断进攻天津之路。

    150.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就是地上神仙。李鸿章

    151.当此筹办海防之际,不能因前议无成,遽尔中止,著照李鸿章所议,查照新式,在英厂定造铁甲二只。

    152.鸿章认为,加强海防急需用钱,现在用兵西北花费巨大,新疆不过是一块贫瘠无用的土地,当年乾隆皇帝倾全国之力,只是得到“千里旷地”,得不偿失。

    153.一直以来,学者多认同李鸿章主导或与程学启合谋诱杀了太平军苏州降将。

    154.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李鸿章

    155.以军事工业为首的清末国有企业改革独自走过了十年的曲折道路,在人才、技术、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博弈不断,甚至成了政治家们争夺权力的筹码。保守派同改革派的冲突日益激烈,国退民进成了改革派的唯一选择,百年轮船招商局最终以“官督商办”的体制转变而横空出世,成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改革派争夺改革话语权的重要筹码。李德林

    156.谣诼之来本非意料所备,息谤莫若自涤,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李鸿章

    157.值此危疑之际,似非李鸿章不能戡定,请皇上俞允,恩准李鸿章戴孝任职,则大局幸甚。

    158.陆奥宗光就轻蔑地称这不过是“家常茶饭之谈”!为了争得条款的些小让步,李鸿章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因底气不足均归无效。

    159.此人目光如鼠,如其做国家领导人,肯定是第二个李鸿章.

    160.就像李鸿章称自己是一个装裱匠,赫德似乎也是一个天生的斡旋高手,一个“骑墙者”,两面挨光,四处逢源。

    161.鸿章织染厂在商标画四角特别标注了“完全国货”字样,图中快马如飞,寓意着迅速发展民族工业的宏图大志。

    162.这反映了李鸿章的方寸已乱,在指挥上已经毫无章法了。

    163.自入北洋以来,频年巡历重洋,驾驶操练均极勤奋,为创建北洋海军出力颇多,李鸿章称他“资深学优”。

    164.“大清裱糊匠”是李鸿章一生的写照,但是在众多国人眼中,推倒重建才是中国的正道。

    165.七年,被直隶总督李鸿章调往北洋,任“镇中”炮舰管带,次年调任“康济”舰管带。

    166.鸿章回家,“翻检书籍,审察形势,惨澹经营”,花了一整天,写出一篇慷慨悲壮的长折。

    167.九狮桥、明教寺、李鸿章故居,这些历史的痕迹,大家都比较熟悉。

    168.此时,西方的洋枪、大炮、火轮船都已经开始为精明的军事家们所利用,李鸿章在其一手打造的淮军中更是大力普及西式武器。

    169.张爱玲系晚清重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她在黄浦江畔度过少女时代,就赴香港求学。

    170.原来淮军李鸿章部和洋人达成协议,洋人赞助他不少军火不说,还直接派出一支洋枪队,和淮军一起从上海方向猛攻太平军。

    171.鸿章给张华奎写信,说张佩纶丰才吝遇,深为惦念,不如到北洋担任幕僚。

    172.喀希尼复贿通宫禁,转禀太后,说是还辽义举,必须报酬,请假李鸿章全权,议结这案。

    173.3日又谕,倭氛现已迫近金州,旅顺后路危急,着李鸿章速调就近海防兵勇往援,不得以金州非直隶辖境而稍存诿卸。

    174.到了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一代,这支李姓仍然兼祧李、许两姓。

    175.应朝鲜政府的要求,李鸿章安排"威靖"舰,于4月12日将洪钟宇及金玉均尸体抵往朝鲜。

    176.然而作为军事总指挥的李鸿章,终日苦心焦思,不是在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而是热衷于利用外力,托请俄、英等国出面“调停”,迫使日本撤兵罢战。

    177.有足够的证据说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中过的不是那么愉快,其原因是师徒俩性格的不同,曾国藩更喜欢那种木讷寡言狠干的人,要求守纪律,吃苦。

    178.甲午战后,李鸿章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投置闲散。

    179.百盛这样的中高档商场,也有众多时尚品牌专卖,除了浓郁的商业气息,李鸿章故居、古教弩台等更是平添了步行街的历史文化魅力。

    180.鸿章另一个寄予希望的是沙俄,这是个前门拒狼后门进虎的险招,背后的秘密谈判仍在紧张进行。

    181.东捻军被镇压下去后,清廷赏加李鸿章一等骑都尉世职。

    182.一天,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来访,李鸿章奉命接待.

    183.鸿章亲批准营业准照话说1892年盛宣怀调任天津,引荐。

    184.其中,1874年8月30日举行的第三次董事会议尤其重要,徐寿宣布了将书院之事分别禀陈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南洋大臣李宗羲的经过。

    185.法待人而后行,事因时为变通,若徒墨守旧章,拘牵浮议,则为之而必不成,成之而必不久。李鸿章

    186.剧中签定《辛丑条约》时,李鸿章对奕。

    187.此役可能李鸿章爱惜羽毛,十九日报奏清廷,刘铭传之败是鲍超的湘军会剿误期所致,导致鲍超及曾国荃对李及刘将湘军之功反而变成有过,非常不满。

    188.鸿章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抵达徐州时,捻军已一分为二,赖文光、任柱等率东捻军仍留在中原作战,张宗禹、邱远才等则率捻军入陕西。

    189.鸿章特别为难,因为老母亲就在后堂,最喜欢这个孙子,“老母在堂,我何以自处”。

    190.他曾出任李鸿章幕僚,襄办洋务,担任清政府驻美公使、清末修订法律大臣等职。

    191.鸿章当然知道,叶志超只有2000余人,兵力确实单薄,再三筹思,只得移东补西,凑来2300多人,命记名提督江自康等率领,由海路开赴朝鲜增援。

    192.人以利聚,“非名利,无以鼓舞俊杰”。李鸿章

    193.其中,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最令人瞩目,充分陈述了海军海防问题在当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94.鸿章因此对其留下“筹款能手,得力干员”的印象,只因这些日子忙昏了头,竟忘了这位年轻有为的财神菩萨。

    195.权力是个好东西,奸臣需要,忠臣、能臣更需要,唯有庸臣不需要。倘或无权在手,便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丈夫抱负如何伸展?无权在手,我师曾国藩无非一潦倒京官,鸿章亦无非一落魄翰林,蝇营狗苟,饱食终日。雪珥

    196.1879年,面谒李鸿章,留北洋水师差遣。

    197.战争前期,“清流”坚决主战,并得朝廷大用,但仅张之洞脱颖而出,转而成为主张洋务的封疆大吏,也就是李鸿章所说“俯首下心,向我求教者”。

    198.按当时定制,朝鲜册封世子必须得宗主国中国皇帝恩旨,于是闵妃派重臣赴北京运动李鸿章等清廷重臣,用时一年多,糜费百万金,终于达到目的。

    199.外祖父严筱舫早年在李鸿章手下历任驻沪筹饷襄办、督办和盐务帮办,上海宁波同乡会会长,商界领袖。

    200.在琉球问题交涉中,李鸿章的“延宕之法”进一步弱化了宗主权.

    201.鸿章闻讯后思虑再三,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202.鸿章对铁路的兴办十分重视,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203.鸿章在淮军已经出征苏南、饷项同样紧张的情况下,仍在一个月左右凑足六万两及时送去,使曾国藩发出“枯旱得雨,众苗勃兴,感荷何极”的感谢之辞。

    204.“大清裱糊匠”李鸿章的渐进改革之路。

    205.比较一下照片上右边第三人,其他书中,位于照片右侧签约的清廷全权代表除奕劻、李鸿章外的第三人的脸常漫漶难辨,而此次展出的历史原照揭开了谜底,这第三个代表为外务部右侍郎联芳。

    206.在李鸿章幕府中襄办洋务的薛福成知悉了这一消息,大吃一惊。

    207.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208.次日,又电李鸿章,认为仁川泊船,“战守均不宜,拟以一二船驻仁探信,余船驻牙备战守”。

    209.鸿章说自己是个“裱糊匠”,其实也正是他自己甘当“裱糊匠”,才使中国的事情越办越糟,终于一败涂地,自己也被定格在那个揪心的历史场景中。

    210.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

    211.“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的是廉颇、蔺相如、诸葛亮、周公瑾、曾国藩、李鸿章之类大人物。

    212.清末的军事工业是完完全全的国有企业,无论是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科举干部,还是左宗棠那样幕府出身的军事奇才,在他们的主导下,国有企业的改革最终都改成了官方主导。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作风、贪腐现象严重,像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这样的顶级国有军工企业最终都成为反腐的重灾区。李德林

    213.精心做《农功》,上书李鸿章改革的失败——要学会倒过来看问题;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214.“面条尚书”、“鸿章什锦面”,估计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