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

拼音
注音
“回鹘”基本解释

回鹘(-hú) : 即“回纥”。维吾尔的古称。

“回鹘”造句

1.大抵自突厥、回鹘以来,即以弋猎为事。

2.另有其他专家考证,认为从古迹散叶的图片可以看出,该文献抄录在发黄的长方形藏纸正背面,采用回鹘蒙古文体书写,竹笔抄录。

3.回鹘有功于唐,会昌中乘其内乱,加以殄灭,系李德裕之过。

4.兰州太平鼓、曲子戏、凉州贤孝、黄头回鹘

5.屈出律的统治并没有得到回鹘部亦都护、阿力麻里特勤、葛逻禄汗王的承认,势力仅及于喀什噶尔、叶尔羌、于阗一带。

6.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7.历史学家正在研究回鹘的历史.

8.阿合奇爽朗一笑:“出门在外,都是朋友,说这些做什么?你要暂时没有去处,就在回鹘会馆多住两天,反正我在这边还有一些事情。

9.在赵行德的眼里,这时李元昊的五短身材仍不失统帅之威严。他与回鹘王女并辔齐驱,不住地向将士们投以赞许的目光。行德虽然在这样的场合完全有理由憎恨李元昊,但他在内心深处却始终觉得大丈夫生当如此,纵然是儿女情长,又岂能英雄气短。

10.裕固族的先民回鹘人有以狼为图腾的习俗,其产生背景是出于对狼深深的恐惧。

11.唐朝可谓是汉式盘发发展的顶峰期,高髻、低髻、小髻、反绾髻、乌蛮髻、回鹘髻……仅有名称的发式记载就有30余种。

12.回鹘以来,即以弋猎为事。

13.在座的突厥、回鹘、室韦、契丹、首领无不动容,每个人都不觉想起了恒州城那场令人无法忘记的铁血鏖兵。

14.白居易的《河阳石尚书破回鹘迎贵主过上党射鹭鸶绘画为图猥蒙见示称叹不足以诗美之》,也是反映诗人爱国主义思想的题画诗。

15.此外,唐代以梳高髻为美,主要发式有云髻、螺髻、反绾髻、半翻髻、三角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乌蛮髻等。

16.十年间,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刺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

17.回鹘、室韦、契丹、首领无不动容,每个人都不觉想起了恒州城那场令人无法忘记的铁血鏖兵。

18.唐代女子的发式主要是挽髻,有双云望仙髻、蛇盘髻、倭堕髻、半翻髻、惊鸿髻、回鹘髻等许多种样式。

19.蒙古人自古至今使用的蒙古文是从回鹘人那里学来的,但回鹘人也曾一度使用过蒙古八思巴字,这是古代民族相互学习的结果。

20.北庭去回鹘犹近,回鹘诛求无厌,又有沙陀六千馀帐与北庭相依。

21.回鹘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22.两宋时期,在西北地区活动的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23.如果我的猜测没错,靺鞨、回鹘、室韦和契丹族的首领在这一次攻城战中会选择迟疑观望的态度。

24.因为其中的两个,就是在三十里铺围攻自己的吐蕃、回鹘人的首领。

25.河西走廊、兰州太平鼓、曲子戏、凉州贤孝、黄头回鹘

26.为了遏制李继迁的势力,回鹘和六谷部潘罗支几乎时时派人到东京去找宋真宗谈判,合计着三家联手一块把李继迁给灭了。

27.在历次战争中掳夺了大批汉、回鹘及中亚穆斯林的织工,使得元代官营织染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其规模和产量及分工协作程度远高于宋金时期。

28.他开创了中国对回鹘文和突厥文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受到重视和好评.

29.副将得令后,带领回鹘骑兵,疯狂地在凤翔军营地四周狂奔,进入箭程后,用精准的铁箭向营地里发起攻击。

30.后来,这种做饼的方法传到古代少数民族的回鹘及回回地区。

31.就在回鹘部落的首领们还在为报仇还是隐忍而伤脑筋的时候,巴度尔率领一干熊虎之士闯入大帐,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一干妥协者推出帐外,集体斩首。

32.回鹘将领坚持认为攻破丰州的上策是诱敌出战,一战定乾坤;中策是强行攻城,破城杀敌;下策才是高垒深沟困死敌军,使其不战自降。

33.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元好问

34.戊午,甘州回鹘可汗、于阗国王等遣使来朝,进马千匹、橐驼五百头、玉五百围、琥珀五百斤。

35.回鹘屡请佐天子共灭吐蕃,王不早定计,一旦为回鹘所先,则王累代功名虚弃矣。

36.历史学家正在研究回鹘的历史。

37.能歌善舞的回鹘姑娘,热烈奔放的现代人妇,爱恨分明的江湖侠女,英。

38.国初冯胜弃宁夏,烧了二十余万石米麦料豆及军需,仅仅是惧怕回鹘骑兵而已。

39.回鹘文契约中有倒写文字,常见于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