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

拼音
jīng qí
注释
ㄐㄧㄥ ㄑㄧˊ

近义词:旗子

用布帛等做成的方形、三角形等的标志,多张挂在长杆上或墙壁上。

近义词:旗帜

解释

旗帜 qízhì

(1) [banner;flag]∶各种旗子的总称

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

(2) [stand;colours]∶比喻有代表性的某种思想、学说或政治力量

-----------------国语辞典旗帜qí zhì ㄑㄧˊ ㄓˋ
  1. 旗可作为标帜,故泛称旌旗为「旗帜」。《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诏登坛。」《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喊声大震,把那几百个番子,犹如砍瓜切菜,尽数都砍死了,旗帜器械,得了无数。」也作「旗志」。近旌旗,旗子

近义词:旗号

解释

旗号 qíhào

[banner] 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名义

他打着援助的旗号,干着破坏的勾当

-----------------国语辞典旗号qí hàoㄑㄧˊ ㄏㄠˋ
  1. 旗帜、旗子。《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望见这边船上打著『贵州总镇都督府』的旗号,知道是汤少爷的船。」

  2. 旗语。即挥动旗子以传递的讯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便拉起了旗号,叫他停轮。」近灯号,信号

  3. 名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仍旧扯著他几个座师的旗号,在那里去 买云雷雨。」

近义词:旌节

解释

  • 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 借以泛指信符。
  • 旌与节。
  • 指军权。
  • -----------------国语辞典旌节jīng jiéㄐㄧㄥ ㄐㄧㄝˊ
    1. 古时使臣所执的符节,用以示信。《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唐.杨烱〈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

    2. 旌与节,唐、宋节度使的仪仗。《旧唐书.卷一一七.崔宁传》:「先时,张献诚与旰战,献诚屡败,旌节皆为旰所夺。」《宋史.卷一五○.舆服志二》:「孝宗诏以其藩邸旌节,迎置天章阁。」

    “旌旗”基本解释

    各种旗子:~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