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

拼音
yī guān qín shòu
注音
ㄧˋ ㄍㄨㄢ ㄑㄧㄣˊ ㄕㄡˋ
简拼
ygqs

近义词:魑魅魍魉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近义词:衣冠枭獍

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旧时比喻不孝的人。

近义词:人面兽心

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近义词:行同狗彘

行同狗彘

【解释】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近义词:残渣余孽

比喻残存的坏人或没有消灭干净的恶势力。

近义词:马牛襟裾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近义词: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

【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近义词】衣冠禽兽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衣冠土枭

〖解释〗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近义词:牛鬼蛇神

牛鬼蛇神

【解释】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处】唐·李贺《李贺集序》:“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近义词】牛头马面、妖魔鬼怪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社鼠城狐

社鼠城狐

【解释】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衣冠禽兽”基本解释

衣:穿衣;冠:戴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