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拼音
yìn dù
注释
ㄧㄣˋ ㄉㄨˋ

近义词:不丹

南亚内陆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面积4?6万平方千米。人口60万(1991年)。首都廷布。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旅游业和邮票出售已成为外汇收入主要来源。

近义词:缅甸

东南亚国家。在中南半岛西部。北邻中国。面积67?66万平方千米。人口4392万(1995年)。首都仰光。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有伊洛瓦底江平原。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国。主要产稻米,大量出口。

近义词:中国

解释

中国 Zhōngguó

[China] 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后成为我国的专称。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面积9600000平方公里,人口12亿(1994),首都北京

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中国 zhōngguó

(1) [Central Plains]∶指中原地区

与中国抗衡。——《资治通鉴》

(2) 又

驱中国士众。

将中国人。

(3) [capital]∶京城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

-----------------国语辞典 中国zhōng guóㄓㄨㄥ ㄍㄨㄛˊ
  • 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 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 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印度”基本解释

南亚国家。中国西南面邻国。面积297?47万平方千米。人口9?38亿(1995年),居世界第二位。首都新德里。地形分西北部山区、恒?河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三部分。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工业已形成较完整体系。农业为重要经济部门。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花生、甘蔗和茶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