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肠

拼音
xīn cháng
注释
ㄒㄧㄣ ㄔㄤˊ

近义词:心性

1.性情;性格。
2.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战国时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宋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程颐﹑朱熹等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故"心""性"有别。陆九渊则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心""性"无别。其说虽不同,而均属唯心主义。清初王夫之和后来的戴震等人对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义的阐说。后人亦以"心性之学"称宋明理学。

近义词:心地

①指对人的情意、用心:心地善良|故倡民权之人,其心地最纯洁。
②器量;心胸:心地狭窄|王伦那厮,心地褊窄。
③心境:心地轻松|一生心地亦应平。

“心肠”基本解释

解释

心肠 xīncháng

[heart;mood;state of mind] 心地

-----------------国语辞典心肠xīn cháng ㄒㄧㄣ ㄔㄤˊ
  1. 心与肠,亦用以指心。《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

  2. 心地。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如:「蛇蝎心肠」。近心地,心性

  3. 心意、想法。《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 猜我的心肠。」《红楼梦.第六七回》:「紫鹃深知黛玉心肠,但也不敢说破。」

  4. 情绪、兴致。《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红楼梦.第二九回》:「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的,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