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气

拼音
tàn qì
注释
ㄊㄢˋ ㄑㄧˋ

近义词:嗟叹

解释

  • 参见:嗟叹 ,嗟叹
  • -----------------国语辞典嗟叹jiē tàn ㄐㄧㄝ ㄊㄢˋ
    1. 赞美。《诗经.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近太息

    2. 感叹、叹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平之嗟叹不已,道:『尊兄且自宁耐,毋得过伤!』」

    近义词:叹息

    解释

    叹息 tànxī

    (1) [sigh;heave a sigh]∶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praise;gasp in admiration]∶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国语辞典叹息tàn xíㄊㄢˋ ㄒㄧˊ
    1. 叹气。《文选.宋玉.高唐赋》:「愁思无已,叹息垂泪,登高远望,使人心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及相如之吊二世,全为赋体,桓谭以为其言恻怆,读者叹息。」近太息,叹气,慨气,嗟叹

    2. 赞叹。《晋书.卷七四.桓彝传》:「石虔跃马赴之,拔冲于数万众之中而还,莫敢抗者,三军叹息,威震敌人。」

    近义词:咨嗟

    解释

  • 赞叹。
  • 叹息。
  • -----------------国语辞典咨嗟zī jiēㄗ ㄐㄧㄝ
    1. 叹息。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儒林外史.第一回》:「那官咨嗟叹息了一回,仍旧捧诏回旨去了。」近太息,嗟叹

    2. 赞叹、叹赏。《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群公百寮,莫不咨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

    英语 to gasp (in admiration)?, to sigh

    近义词:太息

    1.亦作"大息"。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
    2.长呼吸。

    “叹气”基本解释

    解释

    叹气 tànqì

    [sigh;heave a sigh] 舒发心中愤郁之气

    -----------------国语辞典叹气tàn qìㄊㄢˋ ㄑㄧˋ
    1. 呼出长气,以舒散心中的烦闷和悲伤。《红楼梦.第六○回》:「探春便叹气说:『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近太息,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