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逼民反

拼音
guān bī mín fǎn
注音
ㄍㄨㄢ ㄅㄧ ㄇㄧㄣˊ ㄈㄢˇ
简拼
gbmf

近义词: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

【解释】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示例】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

【近义词】迫不得已、铤而走险

【反义词】自觉自愿、自告奋勇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被迫反抗或采取不得已的行动

近义词:铤而走险

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近义词: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

【解释】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示例】一时各路人马,~,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 ◎白先勇《梁父吟》

【近义词】逼上梁山

【反义词】忍辱偷生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官逼民反”基本解释

官逼民反

【解释】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亦说不完。”

【示例】“~”,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想望的。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指人民被迫奋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