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

拼音
sī shú
注释
ㄙ ㄕㄨˊ

近义词:学堂

解释

学堂 xuétáng

[school] 学校的旧称

-----------------国语辞典学堂xué táng ㄒㄩㄝˊ ㄊㄤˊ
  1. 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相当于现今的学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罗家把女 儿寄在学堂中读书。」《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2. 术数用语。命相家用来指面部近耳门的地方。《新唐书.卷二○四.方技传.袁天纲传》:「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

近义词:学宫

解释 1.学校。 2.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 -----------------国语辞典学宫xué gōngㄒㄩㄝˊ ㄍㄨㄥ

  1. 学校、学舍。《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绝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个好官!」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近黉舍,学校

近义词:学校

解释

学校 xuéxiào

[school;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地方

-----------------国语辞典学校xué xiào ㄒㄩㄝˊ ㄒㄧㄠˋ
  1. 讲学研习的教育机构。《诗经.郑风.子衿.序》:「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近黉舍,学宫,学塾,书院,私塾

近义词:学塾

解释私塾。 -----------------国语辞典学塾xué shúㄒㄩㄝˊ ㄕㄨˊ

  1. 旧时学校称为「学塾」。近学校,书院,私塾也称为「学房」。

近义词:黉舍

解释校舍。亦借指学校。 -----------------国语辞典黉舍hóng shèㄏㄨㄥˊ ㄕㄜˋ

  1. 校舍、学舍。《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衣儒者之服,挟先王之道,开黉舍,延学徒者,比肩。」近学宫,学校也称为「黉宇」。

近义词:书院

解释

书院 shūyuàn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顾宪成重修 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讲 程朱学说的。——《事事关心》

-----------------国语辞典书院shū yuàn ㄕㄨ ㄩㄢˋ
  1. 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慕容三郎是个有田产的人,未免请先生在书院教导义男刘知远读习经书。」《三国演义.第二○回》:「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

“私塾”基本解释

中国旧时私人开办的学校。有塾师自办的学馆,有地主、商人办的家塾,还有义塾。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方法,主要为识字教育,教材、学习年限、学生年龄都没有统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