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函

拼音
shū hán
注释
ㄕㄨ ㄏㄢˊ

近义词:信札

1.书信,信件。

近义词:竹简

解释

竹简 zhújiǎn

[bamboo slip used for writting on]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国语辞典竹简zhú jiǎnㄓㄨˊ ㄐㄧㄢˇ
  1. 竹片。古代纸未发明前,将竹剖削成片,在上面刻写文字,称为「竹简」。《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近义词:书牍

解释

书牍 shūdú

[letter] 书信

书牍盈案

-----------------国语辞典书牍shū dúㄕㄨ ㄉㄨˊ
  1. 信札。《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书牍盈案,宾客满门。」近书函,书柬,书信

近义词:信件

1.邮递或带交的函件。多指书信。

近义词:书信

解释

书信 shūxìn

[letter] 信

常有书信往来

-----------------国语辞典书信shū xìn ㄕㄨ ㄒㄧㄣˋ
  1. 往来通问的信件。《三国演义.第三○回》:「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近翰札,简牍,信件,信札,尺牍,尺素,书牍,书函,书翰,书柬,书札

近义词:尺牍

解释

尺牍 chǐdú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国语辞典尺牍chǐ dú ㄔˇ ㄉㄨˊ
  1. 尺牍,本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后借指书信。《文选.潘岳.杨荆州诔》:「草隶兼善,尺牍必珍。」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近函牍,信札,尺素,书翰,书信也称为「尺简」。

近义词:书简

解释

书简 shūjiǎn

[letters;correspondence] 书信

旅欧书简

-----------------国语辞典书简shū jiǎnㄕㄨ ㄐㄧㄢˇ
  1. 书信。《三国志.卷六三.吴书.赵达传》:「又有书简上作千万数,著空仓中封之,令达算之。」《宋史.卷三一○.王曾传》:「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也作「书柬」。近书函,书柬,书信

近义词:书札

解释

书札 shūzhá

[letter] 书信

见有书札托我回复

-----------------国语辞典书札shū zhá ㄕㄨ ㄓㄚˊ
  1. 书信。唐.李白〈苏武〉诗:「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近书函,书柬,书信

“书函”基本解释

解释

书函 shūhán

(1) [letter]∶书信

书函往来

(2) [slipcover]∶书套

-----------------国语辞典书函shū hán ㄕㄨ ㄏㄢˊ
  1. 书信的封套,引申为书信。《续汉书志.第七.祭祀志上》:「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近书牍,书柬,书简,书信,书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