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理

拼音
shì lǐ
注释
ㄕˋ ㄌㄧˇ

近义词:道理

1.事理;事物的规律。
2.规矩;情理;理由。
3.处理事情的办法﹑打算。
4.阐扬称说某种教义。
5.道术;法力。
6.道里;路途。

近义词:意义

解释

意义 yìyì

(1) [sense;meaning]∶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容

这个词有三个意义

(2) [significance;importance]∶价值;作用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3) [content]∶内容

详其意义

(4) [good reputation or name]∶美名,声誉

意义渐闻于朋友间

从那种意义上来说我不理解他

-----------------国语辞典意义yì yì ㄧˋ ㄧˋ
  1. 意旨、理趣。《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凌传》:「旌先贤之后,求未贤之士,各有教条,意义甚美。」近旨趣

近义词:情理

常情和道理:情理难容|不合情理。

近义词:理由

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充足 ㄧ毫无~。

近义词:事体

解释

事体 shìtǐ

(1) [things] 〈方〉∶事情

不知事体如何

(2) [decorum]∶事情的体统

虑违事体

-----------------国语辞典事体shì tǐㄕˋ ㄊㄧˇ
  1. 事情的体统。《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练达事体,明解朝章。」《西游记.第二五回》:「你这个童儿,年幼不知事体,就来乱骂,白口咀咒,枉赖了我们也。」

  2. 事情。《儒林外史.第五○回》:「问道:『凤四哥,事体怎么样了?』」《老残游记.第五回》:「他父亲已到衙门里头求师爷去了,吴氏便知事体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头儿请来。」

“事理”基本解释

1.事物的道理。
2.事情,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