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

拼音
shèng xián
注释
ㄕㄥˋ ㄒㄧㄢˊ

近义词:智者

对公元前5世纪中叶到前4世纪一批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古希腊哲学家的统称。他们传授论辩、修辞和语法等技能,并在哲学上提出一些较有影响的观点。由于他们能辩善言以及少数智者有诡辩倾向,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词。

近义词:先贤

解释

先贤 xiānxián

[wise men;scholars of the past;the late sage] 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先贤祠

-----------------国语辞典先贤xiān xián ㄒㄧㄢ ㄒㄧㄢˊ
  1. 已故的贤哲。《北史.卷四三.郭祚传》:「先贤后哲,顿在一门。」《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伏见吴平之初,明诏追录先贤,谷封其墓。」

近义词:圣人

解释

圣人 shèngrén

(1) [sage]∶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emperor]∶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国语辞典圣人shèng rén ㄕㄥˋ ㄖㄣˊ
  1. 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近至人反凡夫,凡人,小人

  2. 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 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 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 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 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近义词:哲人

1.智慧卓越的人。
2.谓制裁犯罪者。哲,通"折"。

“圣贤”基本解释

解释

圣贤 shèngxián

[sage]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国语辞典圣贤shèng xián ㄕㄥˋ ㄒㄧㄢˊ
  1. 圣人与贤人。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诗:「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三国演义.第八六回》:「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反凡愚

  2. 神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著,圣贤比肩,环绕甚严。」也作「贤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