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由己

拼音
shēn bù yóu jǐ
注音
ㄕㄣ ㄅㄨˋ ㄧㄡˊ ㄐㄧˇ
简拼
sbyj

近义词:忍俊不禁

忍俊不禁

【解释】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示例】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近义词】喜不自胜、哑然失笑、忍俊不住

【反义词】强颜欢笑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指忍不住要发笑

近义词:鬼使神差

鬼使神差

【解释】使、差:指使。好像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这一场悄促促似鬼使神差。”

【示例】正是呢,这是一高兴起灶,~来了这些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近义词】情不自禁、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不由自主

近义词:阴错阳差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的差错。

近义词:情不自禁

情不自禁

【解释】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示例】她又~地放声哭了。 ◎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近义词】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反义词】不露声色、无动于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

近义词: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

【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示例】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近义词】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反义词】自食其力、自强自力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近义词:不由自主

不由自主

【解释】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近义词】身不由己、鬼使神差

【反义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

“身不由己”基本解释

身不由己

【解释】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近义词】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反义词】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