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ī,bì,pī,
笔画
18
部首
五笔
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撇,点,横,横,竖,点,撇,横,撇,竖,折,撇,点,横,横,折,撇,折
五行
统一码
U+939E

“鎞”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ī ㄅㄧˉ

  1. 旧时妇女插在头发上的一种首饰,即钗:“金~挑笋芽。”
  2. 古代治眼病用的一种器具:“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疗其祖目。”

其它字义


bì ㄅㄧˋ

  1. 通“篦”,篦子:“细~雕镂费深功。”

其它字义


pī ㄆㄧˉ

  1. 同“鈚”,犁刃。
  2. 同“錍”,箭镞。

英语 plowshare; barb, lancet

法语 soc de charrue,pointe,lance

“鎞”字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钗 [hairpin]。如:金鎞(金钗)

(2) 另见 pī

基本词义


〈名〉

(1) 同“銔”。犁刃 [plough’s blade]

(2) 箭镞 [metal arrowhead]

[刘信]望牙旗鎞首百步,谓 昭文曰:“一发而中…”言讫,而箭已穿矣。—— 欧阳修《新五代史》

(3) 另见 bī

“鎞”字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金】 鎞·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0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邊迷切,????音豍。【玉篇】釵也。

又【增韻】掠器也。【正字通】櫛髮具。【杜甫詩】耳聾須畫字,短髮不勝鎞。或作鈚。史傳借用比。俗作篦。

又【方書】刀似箭鏃者曰鎞。【涅槃經】有盲人詣良醫,醫卽以金鎞刮其眼膜,使復明。【杜甫詩】金鎞刮眼膜。

又【集韻】頻脂切,音毗。犂錧也。一曰箭名。本作鈚。

又篇迷切,音砒。本作錍。【揚子·方言】箭簇廣長而薄鐮謂之錍。或作鎞。

“鎞”字汉语字典解释

ㄆㄧ

  1. 一種箭鏃。《集韻·平聲·齊韻》:「《方言》:『箭鏃廣長而薄鎌謂之錍。』或作鈚、鎞。」

  2. 箭鏃形的刀。古代醫生用來治療眼疾的手術用具。明·張自烈《正字通·金部》:「《方書》:『刀似箭鏃者曰鎞。』《涅盤經》:『有盲人為治目,故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鎞刮其眼膜。』」《北史·卷八四·孝行傳·張元傳》:「其夜夢見一老翁,以金鎞療其祖目。」

ㄅㄧˋ
  1. 釵。《集韻·平聲·齊韻》:「鎞,釵也。」《全唐詩·卷八○六·寒山詩三○三首之三五》:「羅袖盛梅子,金鎞挑筍芽。」

  2. 古代用來治眼病的器械。《北史·卷八四·孝行傳·張元傳》:「其夜夢見一老翁,以金鎞療其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