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地”的笔顺
“地”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地 dì ㄉㄧˋ 其它字义 ● 地 de ㄉㄜ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英语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德语 Adverbiale Partikel ,Erde (Agrar)?,Grund, Boden ,Platz, Stelle ,Land, Terrain
法语 masse,terre,terrain,lieu,(particule placée devant le verbe qui transforme un adjectif en adverbe)?,-ment
“地”字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地 de 助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used after an adj.,noun,adverb or verb,etc.to form an adverbial adjunct]。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dì 基本词义 ◎ 地 墬 dì 〈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the earth]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ground;lan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land;fields]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territory]。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place;locality]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position]。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a person's mind]。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distance;area]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dwelling place]。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background]。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district]。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landlord]。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roon for action]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地”字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中】【土】
地·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3
〔古文〕埊????埅????嶳【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音弟。【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地”字汉语字典解释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