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忍无亲

拼音
ān rěn wú qīn
注音
ㄢ ㄖㄣˇ ㄨˊ ㄑㄧㄣ
简拼
arwq

反义词:百不一存

百不一存

【解释】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出处】北周·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南史·蔡廓传附蔡兴宗》:“时士庶危惧,衣冠咸欲远徙,后皆流离外难,百不一存。”

【近义词】百无一存

【语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指全部丧失

反义词:山高水低

山高水低

【解释】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万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还了一半,也算是他们忠厚了。”

【示例】居士,你但放心,说凶得吉。你若果有些~,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近义词】三长两短

【反义词】安然无恙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多指人的死亡

反义词:生死存亡

生死存亡

【解释】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出处】《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示例】亲承懿旨到西宫,~掌握中。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

【近义词】生死攸关、生死关头

【反义词】安然无恙、安如泰山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紧急关头

反义词: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反义词:朝不保夕

朝不保夕

【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示例】这通告示,轰动了整个固始城,津津乐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近义词】危在旦夕、岌岌可危

【反义词】安然无恙、高枕无忧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形势危急

反义词:千钧一发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反义词:不堪设想

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反义词: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示例】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反义词:九死一生

九死一生

【解释】九:表示极多。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示例】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不当个耍。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

【近义词】死里逃生

【反义词】安如磐石、安如泰山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人的经历

反义词:危在旦夕

危在旦夕

【解释】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出处】《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示例】现在桂林又~,柳州也将不保。 ◎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近义词】朝不保夕、危如朝露

【反义词】安如磐石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危险

反义词: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反义词:存亡未卜

存亡未卜

【解释】卜:猜测,估计。或是活着,或是死了,不能预测。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七:“况宗族远离,夫家存亡未卜,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反义词:在劫难逃

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安忍无亲”基本解释

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