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

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注音
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
简拼
mheg

反义词:正人君子

正人君子

【解释】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示例】旬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也不枉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近义词】志士仁人、跳梁小丑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讽刺人

反义词:仁人志士

仁人志士

【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示例】大批~,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沐猴而冠”基本解释

沐猴而冠

【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近义词】衣冠禽兽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