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色自若

拼音
shén sè zì ruò
注音
ㄕㄣˊ ㄙㄜˋ ㄗˋ ㄖㄨㄛˋ
简拼
sszr

反义词:怛然失色

怛然失色

【解释】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近义词】大惊失色

【反义词】神色自若

【语法】偏正式;作状语;指害怕而失色

反义词:胆战心寒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反义词:胆破心寒

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反义词:手脚无措

同“手足无措”。

反义词:百感交集

百感交集

【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示例】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思绪万千。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近义词】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反义词】无动于衷、铁石心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有许多感想不知如何表达的场合

反义词:惊慌失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反义词:呆若木鸡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反义词: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反义词:目瞪口呆

目瞪口呆

【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近义词】瞠目结舌

【反义词】从容不迫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神色自若”基本解释

神色自若

【解释】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示例】裘副主委一个个听汇报,手在小本子上作记录。现在他~,脸上已一点也没有不自然的神情了。 ◎徐迟《真迹》

【近义词】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反义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