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然若失

拼音
wǎng rán ruò shī
注音
ㄨㄤˇ ㄖㄢˊ ㄖㄨㄛˋ ㄕ
简拼
wrrs

反义词:怡然自得

怡然自得

【解释】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示例】刘厚守听了,~,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近义词】自得其乐、得意洋洋、踌躇满志

【反义词】胆战心惊、心烦意乱、怅然若失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反义词: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

【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示例】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 ◎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惘然若失”基本解释

惘然若失

【解释】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出处】《后汉书·黄宪传》:“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

【示例】黄通理~,无法可施,急忙赶至衙前。 ◎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近义词】怅然若失、若有所失

【反义词】胸有成竹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怅惘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