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一致

拼音
yán xíng yī zhì
注音
ㄧㄢˊ ㄒㄧㄥˊ ㄧ ㄓˋ
简拼
yxyz

反义词: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示例】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不愿详录。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反义词: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示例】俺哥哥原来是~,不是好人了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近义词】阳奉阴违、言不由衷

【反义词】言为心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反义词:口不应心

应:符合。心口不一致。

反义词:大吹大擂

大吹大擂

【解释】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

【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四折:“赐你黄金千两,香酒百瓶,就在丽春堂大吹大擂,做一个庆喜的筵席。”

【示例】许禇方欲前进,只听得山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近义词】自吹自擂、言过其实、夸夸其谈、大言不惭

【反义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言行一致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指吹嘘自己

反义词:表里不一

表:表面;里:里面。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反义词:言行相诡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反义词:心口不一

心口不一

【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示例】我竟失态到这地步,但我仍然~的。 ◎俞天白《危栏》

反义词: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示例】这些理论~。

反义词:言行不一

言行不一

【解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示例】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言行不一。

【近义词】言而无信

【反义词】言行一致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

反义词:行浊言清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反义词:言方行圆

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反义词:有口无行

有虚言而无德行。

反义词:出尔反尔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言行一致”基本解释

言行一致

【解释】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

【近义词】言而有信、心口如一、表里如一

【反义词】言不由衷、心口不一、表里不一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