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举

拼音
jiǎn jǔ
注释
ㄐㄧㄢˇ ㄐㄩˇ

反义词:包庇

袒护或掩护(坏人、坏事):互相~ㄧ~贪污犯。

反义词:窝藏

解释

  • 隐匿暗藏。
  • -----------------国语辞典窝藏wō cáng ㄨㄛ ㄘㄤˊ
    1. 藏匿犯人、赃物。《三国演义.第四回》:「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拏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花月痕.第九回》:「我拐了王母两个侍儿来,在你这里窝藏哩!」如:「窝藏人犯」。

    反义词:庇护

    解释

    庇护 bìhù

    [protect;shelter] 袒护;掩护

    他弄出这些事来,谁也庇护不了他

    -----------------国语辞典庇护bì hùㄅㄧˋ ㄏㄨˋ
    1. 保护、袒护。《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他既弄出这样事来,先生们庇护他不得了。」《文明小史.第二回》:「心想我为一府之尊,反不能庇护一个百姓,还算得人吗?」近包庇,保护,袒护,卵翼,呵护,回护,维护

    “检举”基本解释

    解释

    检举 jiǎnjǔ

    (1) [expose an offence;report(an offence)to the authorities]∶向有关部门或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检举逃犯

    (2) [recommend]∶荐拔

    -----------------国语辞典检举jiǎn jǔ ㄐㄧㄢˇ ㄐㄩˇ
    1. 举发他人行为的过失或违法的情事。《西游记.第二七回》:「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如:「检举匪谍,人人有责」。反包庇,庇护

    2. 捡择举出。宋.苏轼〈杭州上执政书〉:「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谷通流,公私皆济。」

    3. 荐举拔用。《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八.宋高宗绍兴二十年》:「丙申,诏责受建宁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安置李光,永不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