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愧

拼音
tián bù zhī kuì
注音
ㄊㄧㄢˊ ㄅㄨˋ ㄓ ㄎㄨㄟˋ
简拼
tbzk

“恬不知愧”基本解释

恬不知愧

【解释】安然处之,不以为耻。同“恬不知耻”。

【出处】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恬不知愧”成语解释

解释 1.见"恬不知耻"。

“恬不知愧”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恬tián ㄊㄧㄢˊ ◎ 安静,安然,坦然:~静。~适。~然。~谧。~淡(淡泊名利,清静无为)。

详情

基本字义 ● 不 bù ㄅㄨˋ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

详情

● 知zhī ㄓˉ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使知道:

详情

基本字义 ● 愧 kuì ㄎㄨㄟˋ  ◎ 羞惭:羞~。惭~。~色。~怍(惭愧)。~疚。~赧(因羞愧而脸红)。~悔。问心无~。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