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发披缁
“削发披缁”基本解释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
“削发披缁”成语解释
【解释】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示例】分别去后,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去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削发披缁
“削发披缁”造句
1.此时东坡便要削发披缁,跟随佛印出家。
2.端敬皇后去世不久,即翌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龙驭上宾,后世纷传,他削发披缁,皈依净土,遁迹五台山。
3.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因缘。
4.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
5.许多僧尼,削发披缁,托身外名,归净域实恋尘缘,欺男霸女,荒淫无度,有时连鞑庭官宦都得退让三分。
6.年轻的崇苍对金人统治不满,愤而来到月山,“削发披缁为大比邱”。
“削发披缁”分词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