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基本解释
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分道扬镳”成语解释
【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出处】《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示例】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亦向广西进发,~,为国效力去了。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九回 【近义词】各奔前程、风流云散 【反义词】志同道合、并驾齐驱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成语故事
出处:《北史 魏诸宗室 河间公齐传》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释义:“扬镳”,举鞭驱马前进。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故事: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孝文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吗?”。
“分道扬镳”造句
1.黄兴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曾经声应气求、并肩战斗九年,后因中华革命党组党原则之争,而一度分道扬镳。
2.他们俩同窗学习了12年,考大学时一个学文,一个学理,才分道扬镳了。
3.1927年掀起的狂澜巨涛使宋庆龄和她的姐妹兄弟们分道扬镳。
4.我们的生长不像是树叶向着阳光,水往大海奔去,我们内心的灯火是我们的方向,灯火照亮各自脚下,我们从此分道扬镳,而我们即使盘根交错一起,伸向天空的枝杈却南辕北辙。金国栋
5.许多人认为,大家分道扬镳可以让每个国家重新掌控对货币政策的控制。
6.情人太多是动物,回头是岸是醒悟,恋爱结婚是任务,分道扬镳是觉悟,未婚生子是错误,抱在怀里的是宠物,不会送秋波的是怪物,希望你不是喜欢同性的异物!
7.大家就像是同行的伙伴,暂时目标一致的时候,就会同行,但是应为最终的目标不同,总会在岔道口分道扬镳。江南
8.时而友好时而变得冷酷或者排斥异己的母亲会培养出一个将来靠不住的恋人,因为他从母亲那儿领略了恋爱的可怕之处,因此会害怕做出承诺,并为此与女朋友分道扬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