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给人足
“家给人足”基本解释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家给人足”成语解释
【解释】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示例】五谷丰登,~,一连十余年都是丰收年岁。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第九十回 【近义词】人给家足、安家乐业 【反义词】家破人亡、日前月腹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定语;含褒义家给人足
“家给人足”造句
1.平定了李璮的叛乱后,忽必烈重用儒吏,兴利除害,深得民心,江北地区,家给人足,境内大治。
2.顺天府的百姓经历过数年的战乱,今年终于盼来了家给人足的好年景,大家何尝不希望来年还是丰年,更盼望年年都是丰年。
3.近年来,农村基本上达到了家给人足。
4.今皇上圣明,将相仁厚,约法三章,轻刑缓赋,年登岁阜,家给人足,上有惠和之泽,下无乐乱之心。
5.古来圣君贤相讲富强之道者,率皆重农抑商,不务尽山泽之利,盖所称为极治者,亦曰上下相安,家给人足,足以备预不虞而已。
6.恭谨节俭,以济斯民,数十载而不变,家给人足,无不殷富,诗书所美,难以过也。
7.王审知治闽期间,奉行保境、安民政策,使福建出现“时和年丰,家给人足”景象。
8.由于苻坚把发展农业作为基本的国策,前秦的经济恢复很快,几年后便出现了安定清平、家给人足的新气象。
9.君子当道,家给人足;小人当道,民不聊生。
10.富裕起来的农村呈现出一派家给人足的兴旺景象。
11.汉文帝时兵木无刃,家给人足,贾谊犹以为厝火积薪之下,不可谓安。
12.上不能使阴阳调合,顺序风雨,下不能使礼乐兴行,家给人足。
13.“以廉言之,理财制用,崇俭务实,使天下家给人足,盗贼不起,争端不作,贪官污吏无以自容,此廉之大者也。
14.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5.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呜呼!古来帝皇孰贤明兮,非尧舜与吾皇莫属!心系天下,黎民为本,吾皇常曰: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16.如今咱村里,户户家给人足,家家安居乐业。
17.进入21世纪,我国人民过上了家给人足的生活。
18.楚州郡是河南道的一座大城,财阜人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家给人足。
19.淑下车劝课,躬往教示,二年间,家给人足,为之谣曰:泰州河东,杼柚代舂。
20.初到郡时,谷每斗千钱,盐石八千,户口只一万三千,及任职三年后,米斗八十,盐石四百,民增至四万余户,家给人足,一郡大安。
21.文景继统,不改高祖之政,务在养民,恭谨节俭,以济斯民,数十载而不变,家给人足,无不殷富,诗书所美,难以过也。
22.时和年丰,家给人足,从各方面给闽人带来了福祉。
23.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
24.王怀安自一路走来,瞧沿路鸡犬相闻,家给人足的一片平和景象,对闽王佩服之极,深有感触般说道。
25.中官常侍,不过两人,近幸尝赐,裁满数金,惜费重民,故家给人足。
26.又与百姓约法三章,薄赋税,卑宫室,留心政事,优礼敬老,崇尚儒学,缓和了胡汉之间的矛盾,人民安居乐业,关西家给人足。
27.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28.“曰家给人足,曰比户可封,曰刑措不用。
29.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30.今有财富室温家给人足不劳营觅自然而至。
“家给人足”分词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