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而起

拼音
pāi àn ér qǐ
注音
ㄆㄞ ㄢˋ ㄦˊ ㄑㄧˇ
简拼
paeq

“拍案而起”基本解释

拍案而起

【解释】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

【出处】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近义词】义愤填膺、忿然作色

【反义词】悠然自得、泰然处之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非常愤慨

“拍案而起”成语解释

解释

拍案而起 pāi’àn’érqǐ

[strike the table and rise to one’s feet] 拍着桌子猛然起立。形容极为愤怒

芈氏大怒,拍案而起。——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国语辞典拍案而起pāi àn ér qǐㄆㄞ ㄢˋ ㄦˊ ㄑㄧˇ
  1. 一拍桌子猛然站起,形容愤慨之极。如:「人质被撕票的消息传来,大家都拍案而起。」

英语 lit. to slap the table and stand up (idiom)?; fig. at the end of one's tether, unable to take it any more

“拍案而起”造句

1.见唐遥拍案而起,冉铭刚刚被他杀得灰头土脑,还真有点怵。

2.一薰一莸,他拍案而起,拂袖而去。

3.听完这番话,他激动地拍案而起

4.碰到朝政窳败,贪赃枉法之人,要有拍案而起犯颜直谏的勇气,这不仅是责任,也是道义,否则,就会令天下人耻笑。

5.渐渐的,黑人们学会了勇敢地拍案而起去反对这一残忍而不公的传统,正像他们对待3K党的态度转变那样。

6.听到汪精卫汉奸的卖国行径,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7.听到领导的这一决定,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8.和同学吵架,急了,于是拍案而起:“你以为我是吃饭长大的啊!?”我弱弱的问了句:“那你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9.面对反派的屠杀,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

10.你有没有过不顾别人对你生气而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拍案而起?要是没有过的话,你认为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去做呢?

11.这老算命的最喜欢打趣他,要放在以前,李昊天定然耐不住性子,不说大喝一声拍案而起,最起码也会怒目而视。

12.一些开发商听到某些"官话"后也拍案而起:"简直是指鹿为马,一派胡言"。

13.正是经历了对国民党的极度失望后,闻一多成为拍案而起的民主斗士。

14.以下是全文,真希望没看过的能看一遍全文,哪怕不能拍案而起,在将来也至少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

15.譬如,某甲一向十分廉洁,某乙却无中生有地批评道:"你今后不要偷公家的东西!"显然,某甲拍案而起已属在所难免了。

16.这就决定了面对社会的不平之事,律师应有拍案而起,仗义执言,慷慨陈辞的豪气和激情,没有这样的激情,我们的执业活动就会失去良知和正义的动力。

17.他五内俱焚,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18.我大惊,以为他恶俗,拍案而起,绝裾而去。

19.对宗楚客这种误国害民之举,燕钦融拍案而起,当朝要上本弹劾,而刚才还义愤填膺的别驾却赶忙拦住了他,告诉他千万不可意气用事。

“拍案而起”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拍pāi ㄆㄞˉ 用手掌打:~击。~掌。~抚。~案叫绝。 浪涛冲击:~岸。 拍打东西的用具:~子(亦是计算乐音长短的单

详情

基本字义● 案àn ㄢˋ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

详情

基本字义● 而ér ㄦˊ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

详情

基本字义● 起qǐ ㄑㄧˇ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 开始:~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