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郭公

拼音
xià wǔ guō gōng
注音
ㄒㄧㄚˋ ㄨˇ ㄍㄨㄛ ㄍㄨㄥ
简拼
xwgg

“夏五郭公”基本解释

夏五郭公

【解释】《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夏五郭公”成语解释

解释"夏五"及"郭公"均为《春秋》经文脱漏之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夏五。"杜预注:"不书月,阙文。"又《庄公二十四年》:"郭公。"杜预注:"无传,盖经阙误也。"后因以"夏五郭公"比喻文字有残缺。 -----------------国语辞典夏五郭公xià wǔ guō gōngㄒㄧㄚˋ ㄨˇ ㄍㄨㄛ ㄍㄨㄥ

  1. 比喻缺漏的文字。参见「郭公夏五」条。

“夏五郭公”分词解释

● 夏xià ㄒㄧㄚˋ 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 中国朝代名:~代。~历。 指中国:华~。

详情

● 五 wǔ ㄨˇ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

详情

基本字义● 郭guō ㄍㄨㄛˉ城外围着城的墙:城~。“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物体的外框或外壳。姓。 英语 ou

详情

基本字义● 公gōng ㄍㄨㄥˉ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国家,社会,大众:~共。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