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之利

拼音
yú rén zhī lì
注音
ㄩˊ ㄖㄣˊ ㄓ ㄌㄧˋ
简拼
yrzl

“渔人之利”基本解释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渔人之利”成语解释

渔人之利

【解释】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近义词】渔翁得利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渔人之利”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劝阻赵王,给他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晒太阳,鹬去啄它,蚌夹住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的故事。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吞并燕赵。赵王放弃了战争。

“渔人之利”造句

1.“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

2.楚弓楚得,我们公司内部各厂可以竞争创造效益,但不能让外人坐收渔人之利

3.一帮一会,皆非善良之辈,若能挑动双方残杀,你也于心无愧,纵然通天教袖手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于你又有何害?

4.你们二虎相争,两败俱伤,不是让别人坐收渔人之利吗?

5.一帮一会,皆非善良之辈,若能挑动双方残杀,你也于心无愧,纵然通天教袖手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于你又有何害?

6.师:对,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以收渔人之利,是英国一贯的外交策略,但这一政策在20世纪初却被放弃,为什么?

7.他们纵容日本侵略中国,自己“坐山观虎斗”,以待时机一到,就策动所谓太平洋调停会议,借收渔人之利

8.总括而言,如果美军继续驻守阿富汗,并取得最后胜利,其他国家将享渔人之利

9.楚弓楚得,我们两厂,可以竞争,但不能让外人得渔人之利

10.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

“渔人之利”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渔(漁)yú ㄩˊ捕鱼:~业。~翁。~村。~船。~网。~民。~汛。~歌。~火。竭泽而~。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夺。~利

详情

基本字义 ● 人 rén ㄖㄣˊ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

详情

基本字义● 之zhī ㄓˉ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详情

基本字义 ● 利 lì ㄌㄧˋ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