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注音
ㄕ ㄓ ㄉㄨㄥ ㄩˊ,ㄕㄡ ㄓ ㄙㄤ ㄩˊ
简拼
szdyszsy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基本解释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成语解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释】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例】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造句

1.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2.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就是这个道理。

3.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根据英国皇家学会杂志的一项新研究,动物们自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办法。

4.除了“坐树不言”、“披荆斩棘”、“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外,还有“畏天知命”、“以逸待劳”等成语也和这位大树将军有关。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来,只要坚强地活下去,在红尘喧嚣中,她就能如花绽放,一路锦绣。

6.他虽然赛场失利,但在大赛中积累了临阵经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7.就这样,在近乎疯狂的练习中,他莫名其妙的学会了心意技,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嗯嗯,我的《醉神话》已经完本在窗外秋雨屋内缠绵的浓情蜜意里,周洛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了阴风主,到得了清虚的一件杀器。

10.租界的文化语境,对于左翼文学现象来说,是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安排。

11.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2.殿下,此番定下之计已不能行,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番我们也不是劳而无功。

13.换句话说,张建西虽然失去了对营中唯一地主力部队的掌控权,但基本是得到了他垂涎已久地副千户之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1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欧阳克也没想到,原本是奔着去的,没想到在失去的时候,却能得到和的藏匿消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失shī ㄕˉ丢: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违背:~约。~信。找不着:迷~方向。没有掌握住:~言。~职。~

详情

基本字义● 之zhī ㄓˉ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详情

● 东 (東) dōng ㄉㄨㄥˉ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

详情

基本字义● 隅yú ㄩˊ角落:城~。墙~。屋~。~隙(屋角的洞穴)。向~而泣。〔~中〕将近中午的时候。靠边的地方:海~。

详情

● 收 shōu ㄕㄡˉ 接到,接受:~发。~信。~支。~讫。~益。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好了。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割。~成?

详情

基本字义● 之zhī ㄓˉ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详情

基本字义● 桑sāng ㄙㄤˉ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

详情

基本字义 ● 榆 yú ㄩˊ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荚。~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