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狼得虎

拼音
chú láng dé hǔ
注音
ㄔㄨˊ ㄌㄤˊ ㄉㄜ ㄏㄨˇ
简拼
cldh

“除狼得虎”基本解释

除狼得虎

【解释】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出处】《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示例】孙坚乃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 ◎《三国演义》第五回

“除狼得虎”成语解释

解释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除狼得虎”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除chú ㄔㄨˊ去掉:~害。~名。~根。铲~。废~。排~。~暴安良。改变,变换:岁~(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夕。不计算在内

详情

基本字义● 狼láng ㄌㄤˊ ◎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狈。~奔豕突。~吞虎咽。~子野心(喻

详情

● 得dé ㄉㄜˊ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适合:~劲。~当(d

详情

基本字义 ● 虎 hǔ ㄏㄨˇ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喻

详情